因为疫情我不得不取消了自己出去旅游的计划,但是内心中又总有些不甘,于是只能换一种方式,选择在文字中旅行。
因缘巧合,我发现了毕淑敏的一套游记丛书,其中有去南极北极的《破冰北极点》和《南极之南》,还有环游世界的《蓝色天堂》,还有写拉丁美洲的《美洲小宇宙》。因为以前对南极和北极多少都有一些了解,所以我对自己全然陌生的拉丁美洲特别感兴趣。读完毕淑敏的《美洲小宇宙》,到现在为止依然让我印象深刻的就是加拉帕戈斯群岛。那里有优美的风景,神奇的地貌,憨态可掬的象龟以及长相奇特的海鬣蜥。当然,毕淑敏老师也提及了在拉丁美洲的历史和文化,比如说,他提到了两位伟人,一位是托洛茨基,一位是切格瓦拉。嗯,还说到了那世世代代勤劳作息的,拉丁美洲人民的才干和智慧,他们开辟了巴拿马运河,并且编织出了非常知名的巴拿马草帽,甚至有些人还学会了用植物象牙来代替象牙雕刻出做工精美的工艺品,看了这本书,让我对拉丁美洲这块土地更加的感兴趣了,那里有那么神奇的地貌,有那么美丽的风景,有那么多我们闻所未闻的动物,甚至还有迥异于我们的风土人情。
于是我又迫不及待的打开了购物的APP,去寻找一些新的关于拉丁美洲的游记,在这次寻找中我又发现了,三毛的《万水千山走遍》,和傅真的《最好金龟换酒》,还有切格瓦拉的《摩托日记》。我用最快的速度完成了下单购买,然后就是耐心的等待和阅读。也就是在这样的阅读中,我发现了一个完全不一样的南美。
从时间来看,要先说一说,切格瓦拉的《摩托日记》。《摩托日记》是切•格瓦拉在年轻时周游拉丁美洲写下的旅行日记,1951年12月,格瓦拉同他的朋友骑一辆破旧的摩托车,开始了他们向往已久的旅行。书中不仅记述了他们所看到的壮丽风光和令人赞叹的印第安文化遗产,记述更多的是他们所看到的拉丁美洲平民的苦难生活以及不公平的待遇。让我印象最深刻的是有一段格瓦拉在见到一位病中的穷苦老人的时候,格瓦拉有了一段这样的思考,他说,“在这些贫困家庭里,病人往往被家人粗暴的对待,这时的他(她)已不再扮演父亲母亲或兄弟姐妹的角色了,而是变成了一个被健康家人所怨恨的负面人物,因为它不仅不能改善家里的生活条件,反而需要别人来照顾,这便是全世界的无产阶级所经历的深刻悲剧,他们的生活被掩埋,看不到未来,在这些垂死病人的眼睛里有一种祈求原谅的屈服,而很多时候还有一种渴求宽慰的绝望神情,但他们的愿望都无法实现。”在这里我看到了一个贫穷的、落后的、被侵略、被征服的民族。这样的拉丁美洲,让我的内心总是感觉酸涩而无力。那些美丽的风光,那些富饶的资产,都成了强盗们抢掠的理由。这时的拉丁美洲是一片充斥着痛苦的土地。
三毛的《万水千山走遍》,描绘的是,20世纪90年代的拉丁美洲。三毛和她的助理,在1981年的时候来到了拉丁美洲,开始了在这里的探索和游历,用三毛自己的话说,“我此行的目的是要来活一场的”,所以在这次旅行中她更多的是走近了拉丁美洲普通人民的生活,又因为对印第安人的渴慕,所以在这本书中,我看到最多的就是印第安人的生活。我看到了印第安人的贫穷,我看到了印第安人所受的屈辱。我也看到了有些印第安人执著高尚的灵魂。特别是在书中提到的,那个独自演奏的印第安人,一个人在舞台上奏出了光华,像不死的凤凰,在浴火中期待涅槃重生。这片土地虽然被青鸟所抛弃,但这里的印第安人却在隐忍中等待,从未放弃对生活的希望。
而距离我们最近的就是傅珍笔下的拉丁美洲了。作为一个在伦敦投行工作的的高收入者傅珍和她的丈夫毅然决然的辞去了自己的工作,开始了自己的间歇年,他们选择了去拉丁美洲旅行。在拉丁美洲他们爬行于满是蚊虫的罗赖马山,进入海拔4000多米的高原矿井,游荡于充满毒品与暴力的城市。在傅真的笔下,我看到了一个充满冲突的世界,物质与精神的冲突,传统习俗与现代文明的冲突,还有人们意识形态之间的冲突。相信这样的冲突与碰撞下,拉丁美洲一定会有不一样的未来。
每个人的作品各有不同。年轻的切•格瓦拉充满对斗争的渴望,毕淑敏老师经济稳定且年事已高,三毛在去拉丁美洲之前永失所爱。而傅珍和她的丈夫,舍弃高强度的城市生活,对异域充满了渴望,极富冒险精神。他们来到了同样的一片土地,看到的却是不同的景象,带给我们不一样的感受。于是在《摩托日记》中,我们看到了火一样的激情,生命的力量;在《美洲小宇宙》中听到了娓娓的讲述,徐徐的道来;在《万水千山走遍》中,我们感受到了浓浓的悲伤,在压抑中的抗争;在《最好金龟换酒》中,我们看到了年轻人的冒险激进,富有思想。
我很庆幸最开始翻开了《美洲小宇宙》,所以开始了我的这一段在文字中的拉美之旅。在不同作家的笔下,看到了多种多样的,富有变化的拉丁美洲。所以我想,以后想要了解一个地方,一种事物的时候,一定要多看一些不同的作品,一定要多听不同人的感受,那样就可以得到更丰富,更全面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