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假,在中国的学校里屡见不鲜!必须要严厉打击。
在中国的普通高校当中,毕业生想要顺利毕业是必须要签订三方协议的,这也是一个高校能够要求学生为学校做的最后一点贡献,虽然这是造假,但是很多学生为了顺利得到毕业证,还是会屈服于学校,而且这样的做法对于毕业生来说没有什么伤害,如果不照做的话,可能会有一些麻烦,所以很多学生也不会冒着得罪母校的风险,去抵制三方协议。
不过这却是一个彻头彻尾的造假事件,也引起了教育部的重视,其实这样的事情一直都是存在的,包括很多学校超高的就业率,一看就知道造假,只不过大家都心照不宣。
既然教育部都严查高校毕业生就业数据弄虚作假了,那就说明就业数据作假的情况还是较为严重的,不然不会被教育部严肃提出。
作为985高校的硕士毕业生,我结合实际情况来分析一下里面可能的原因吧。
1、教育部的“四不准”规定,即反映了就业数据最严重的几种造假途径。
教育部要求各地各高校严格落实“四不准”规定:
不准以任何方式强迫毕业生签订就业协议和劳动合同;
不准将毕业证书、学位证书、优秀毕业生证书发放与毕业生签约挂钩;
不准以户档托管为由劝说毕业生签订虚假就业协议;
不准将毕业生顶岗实习、见习证明材料作为就业证明材料。
这些要求自然能够震慑学校,不过这些要求,可能起到的作用是有限的对于广大毕业生而言,如果学校强制要求又临近毕业,很多学生并不会撕破脸和学校作对所以其实最重要的是应该帮助这些学校找到解决就业的方法,减少这些就业数据对于学校的束缚,改变用就业率评价学校的方式,这样才能够让学校不再执着于数据造假。
中国的学生需要减负,中国的学校也需要减负现在对于中国各级各类的学校,各种各样的评价当中,只有升学率和就业率的评价了,才是这个社会最看重的这也是很多学校造假的根本原因,如果我们能够改变这种单一的评价方式,用多种评价方式去评价学校,我相信这种数据造假的情况会得到根本性的转变。
当然对于目前存在弄虚作假现象的学校,一定要严格处理,绝对不能够放任这种行为继续下去,同时要保护好毕业生的各项合法权益。
这就反映了就业数据最严重的几种造假途径:强迫签订、与各类证书挂钩、签订虚假协议、将其它材料充作就业证明材料!
2、水平越低的高校越注重学校就业率,越可能会实施上述行为来保证就业率,而好的高校则不大可能这样做。
水平越低的高校越注重学校就业率,这是因为他们出了好看的就业率就拿不出来什么好看的数据、吸引生源的实力。
所以,就业率作假是最有效提升和保障学校招生的手段。
而好的高校,因为我是刚经历了毕业的985硕士,就举个985的例子吧。
985高校对学生的就业更多的是以关怀为主,辅导员等会把所有的就业信息都推到年级群里,遇到有些找上门来的企业,辅导员们还会帮忙做推荐,直接把学生简历发过去。
如果遇到有就业问题的学生,更多的是把招聘信息发给他,再给他介绍学校的一些开设的免费就业课程,让就业处的老师帮助他就业,而不是去弄虚作假。
这本质上是因为985高校不缺学生报考,他们有太多的优点可以吸引学生,比如名气、资源等,而不是单靠就业率。
为什么大学要造假?
大学为什么要造假,当然是为了生存,大学的生存状况并不像大家想象的那么顺利,面临的考核和压力是很大的,一方面要应付来自于上级行政主管部门的考核,还要面临着社会对于大学的评价,尤其是在招生和毕业方面,社会如果对一个大学评价不好,很可能会影响这个大学的生存,所以很多大学不惜铤而走险,屡屡在数据上造假,欺骗社会群众。
如果大学对于就业率不造假的话,大学的就业率其实是很难看的,尤其是很多的普通大学,就像我当年毕业的时候,我们班级里一共有30多个人,能够找到工作的不到1/3,很多人都在等待考事业编或者公务员,直到毕业两三年以后,绝大多数人才陆续稳定下来。
教育部打击三方协议造假,就是要为了给高校一个纯净的教学环境,毕竟在学校当中,这种造假的事情泛滥,无论是对于学校还是对学生或者是社会,都是一种伤害,而且会把这种风气传染给一颗不诚信的种子,有可能就在学生的心中滋生。
造假的何止是大学?
其实在我们中国的学校当中,造假的不仅仅是大学,包括很多中小学,他们在一些数据上也会出现一些造假的行为,最典型的现象就是很多中小学每个学期都会来一些调查这些调查组来的时候,很多的中小学都会准备一张假的课程表等到调查组走了以后,再换成平时上课的课程表,对于这些事情,绝大多数的孩子都已经特别的熟练,甚至很多孩子把这种事情当成非常正常的事情那这就是一个彻头彻尾的欺骗行为你这个欺骗行为更可怕的是很多的孩子认为这个欺骗是正常的。
教育部应该打击弄虚作假,更应该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