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以为自己‘知道’

生活中,很多人喜欢在事后说,‘这个我知道’,‘我曾经也这么想过’,但是却并没有做出任何事。也就是我们俗称的马后炮。

“当你觉得自己对一件事确信无疑的时候,你要么是真的洞悉这件事的全部真相,要么只是因为你对它一无所知”

基辛格这句话就是对这类人最好的诠释。

因为“自以为是”的人往往都是不知道自己是“自以为是”的。

而这一毛病主因是对自我认识的匮乏,今天我们聊聊元认知的使用。

首先元认知能力的培养,能够很大程度上避免‘自以为是’的现象。让自己看问题时,知道要更多从内找原因。

比如之前看别人对自己的评价觉得不舒服,听××老师的音频感觉被他的特定性答案所“忽悠”,看同学们的留言觉得自己是不是哪做错了或者开始嘲弄同学们。

总结一下实践元认知的过程。

自己之所以会因为别人评价不客观、不符合我而难过低沉生闷气,根本原因是我默认了对方是了解我的。这就是走进了一个“透明人误区”——总感觉对方可以不必跟我交流不必听我讲我的故事就能了解我。


再“深挖”一下,就会发现更本质的原因是我一直认为我对别人是了解的,我对他们的评价都是客观的。如此就想当然地通过单纯的贴标签来了解对方这个人。

那找到病根了就要修正自己的观念——默认没人理解我,然后花大量的时间去倾听他人,听他们的故事(虽然我会在听的过程中不断地给他们贴标签,但是我自己就会发现每一次的标签都代表不了一个“完整”的人)。

“欲取先予”对是一种朴实的方法论,想让别人理解我可以啊,那我就要花大量时间去理解他人。


就拿听得到的经历来说。刚开始的时候,听罗胖的节目后,感觉生活没有变好并且发现他的节目里面有一些思维逻辑甚至是错的。这让我感觉特别气愤,觉得他好不负责任。于是我愤怒取关。之后渐渐明白,这个问题的责任还是在自己身上,因为我对罗胖音频的客观现实没有认知清楚——我觉得他这么厉害那么他的话应该都是真理了,所以我只需要按照他说的做我就能够改变生活了。

在这个错误的前提下,就把每一期的音频都当做是完全对的。结果就导致了自己的这种不舒服。继续“深挖”一下,是自己那个时候并不具备元认知能力(或者批判性思维),并且自己又懒,懒的思考,所以就自欺欺人地编造出了一副我认为的“真理”。其实罗胖的节目只是他对世界的理解和看法而不代表真理,只是他站在知识门前的一声赞叹。忽略了这一事实。这不是我的问题是谁的问题?


所以,才说元认知是对认知的认知,更新的不是软件而且操作系统。

从这一角度看,「元认知能力」的强弱,几乎决定了一个人每个方面的强弱。

幸运的是,「元认知能力」是一种人人都可习得的能力。大脑也是可以像一块肌肉一样,虽然没办法一下子变得很强壮,却可以通过持续的练习来加强。

蜻蜓点水的‘知道’这很容易,坦诚自己不知道这需要勇气;而从已知中找出不知道的则需要智慧。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18年开始的第31天,我听到的最多的一句话竟然是:“我知道,我都知道,只是。。。。” 然后我发现自己也会经常说这句...
    38ffe2ae3f02阅读 2,338评论 0 2
  • 每次生理期间,身体和心理立即进入了另外一种状态,如:似乎感冒了但又没有、后背似有凉意可又没有着凉、脚下不及平时轻盈...
    真小如阅读 897评论 0 1
  • 《善用时间》 p183-185 R :(原文片段) 所谓“碎片时间”,即指日常工作、学习之余闲散的、零碎的时间,这...
    偶遇小七阅读 7,243评论 2 1
  • 以前从来没有想过西游记,还可以这样子读。作者是李飞天。这段时间不景气的,看完他这两本书才知道西游记原来这么精彩。古...
    虫虫文阅读 1,560评论 0 0
  • 文/呱呱鸟 善良是人的天性,帮助别人是应该的善举。 连续的善举帮助往往培养依赖性,导致仇怨。 在别人困难的时候,还...
    呱呱鸟阅读 5,447评论 3 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