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写了《原来没有标准答案》,好几个人兴致勃勃地找我聊(感谢大佬们百忙之中抽出时间看我瞎bb)
不约而同都觉察前几篇文章话题选的太大,少经人事压根驾驭不住,写着写着就变成一碗鸡汤,最好是立意小一些,尽量于细微处着手,争取把一个点讲透。
紧接着上周的内容继续,最近一年我很容易察觉心智的不成熟。最为直观的体现是,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好不容易找到解决方法并且付诸实践后,结果不太理想,会产生强烈的负面情绪,甚至有自我否定的趋势;不用说,这样的自我认知是极为不客观的。
参加一场考试,分数不理想,觉得前途无亮
招聘会投简历,回应寥寥,觉得前途无亮
工作中一个项目达成并不理想,觉得前途无亮
…..
anyway,前途就是如此风云飘摇,丁点儿风吹草动都能将之扼杀于摇篮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起先我并未认为这般思考有何不对,甚至将之认为是对自己要求严格的表现,只是经常感觉累,身心俱疲的累。
记得之前看「致青春」,我对陈孝正的台词印象尤为深刻,“我的人生是一栋只能建一次的建筑,容不得半点差错”。当时本能地起了一身鸡皮疙瘩,为什么?也知道他的家庭条件不好,没有什么犯错的资本,所以每一步陈孝正都在争取效用最大,那种近乎到苛刻的自律也让我心生佩服,只是他的心态让我有点害怕,也有些心疼。因为他太强调每次努力的后果,偏执地认为自己先有付出而后就应该有回报,直至容不得半点差池
可能我从小就喜欢强求,而且靠着“我偏不”确实做成了一些事,不过经历的越多就越觉得路好像走的越窄。外婆经常给我说,莫强求莫强求,喜欢想要就去争取,得到了最好,得不到也要学会接受。我这几年有三个重要的体验:
问题没有标准答案,起码好的答案并不唯一
答案不等于实际结果,前者常常让人兴奋,后者时常让人心碎💔
若是实在是不满意,哭一场可以,醉一场也没问题,困在里面走不出来是蠢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说句泄气的话,人的一生也是要看运气的。也就是说努力一次不成功,是正常的,因为成功只是一个随机的结果。数学里有个很重要的概念——“期望值”。简单来说,就是一个箱子里有9个白球,1个红球。每次只能抓一个球,抓住红球游戏截止。这个游戏就很有意思了,每次抓球都是一次尝试,可能一次就中,可能要好几次,可若是给10次机会那一定会中。
如果把这个游戏看做简化无数倍的现实生活,其实能咂摸出很多门道。游戏中暗含两个条件:
每次抓球,都存在失败的概率
球的总量保持恒定,每一次未中都意味着下一次中签概率增高
基于上述两个前提条件,如果想抓到红球,可行性最高的方案自然是——“多尝试”,理论上尝试的次数足够多,一定会摸到红球。当然现实生活不会如此呆板,有些机会稍纵即逝从不给重来的选项;但不可否认每一次尝试后,及时总结经验,吸取前面的教训,迅速调整进入下一次迭代,已经是被无数前人验证过的可行之路。也就是互联网流传甚广的内功心法——“不断试错,迅速迭代,小幅优化”
深究一步,每次尝试的概率又分为两个——你以为的概率和真实的概率。举个例子,前几年太多人听多了「你想卖一辈子的糖水,还是改变世界」的励志故事,觉得自己可以凭借情怀去改变世界。结果呢?技术、资金、人脉还有对市场的认知都差了老大的火候。
最怕是自以为的手到擒来,实际只是行至半途。为何先贤名家著述立说,警戒后辈“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因为多尝试、多经历、多学习、多思考、多成功也多失败,才会沉淀出自己的经验,尽可能客观地评判自以为的概率和真实概率的差距,才有胜券在握的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