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在新学年开始的前两个月,我们都会要求一年级的新生到学校来。在这两个月里,我们没有选择正规的教室作为孩子们的课堂,取而代之的是一块碧绿的草地 ,我们称之为“蓝天下的学校”。
这段时间的主要任务是为了让教师们认识每个孩子,了解每个孩子的特点。这段时间,我们会尽量多地去了解孩子健康状况如何、身体有什么特点,他们是怎么看待周围世界的,又是如何思考、感受和接纳的。
我们这所“蓝天下的学校”已经开展了好几年。不仅教师可以通过这段时间了解孩子,孩子们也可以从中学着和了解过去他们从来没有注意过的事物,学会思考,学会观察,最主要的是,他们每天会在教师的引导下,对周围的世界有新的发现,对这些新的发现感到惊喜。
随着时间的推移,越来越多的老师深刻地意识到,从这个时候起,教师就可以开始深入孩子的内心世界,开始研究孩子的思想、感情、性格、意志和兴趣。
教育的任务首先是了解孩子,而为了了解孩子,仅仅依靠头两个月的观察与思考是不够的,还需要进行不断地观察、研究。
那么我们到底要怎样做,才能真正走进他们的心,了解他们呢?
无数次的生活实践证明:要想完全了解一个孩子,就意味着要深入他们的日常生活世界,看到他们与周围世界、与各种事物和现象、与人、与自然力的相互关系。
下面我来讲讲柳达的故事。
柳达记字母、记数字都很费劲。“树上有3只山雀,又飞来2只, 现在树上一共有几只山雀?”为了让柳达解这么一道题, 无论我费多大的力气,结果总是徒劳。
有一次,柳达站在黑板前,低着头。她做不出这道题:9辆汽车要过桥,有6辆已经过去了,问河这边还剩几辆?
忽然她抬起头,注视着窗外的世界,忽然她那漂亮的碧眼里发生了变化,好像一下子想起了什么。
我明白了,这个小女孩这时想的未必是关于题目的事,尽管我在要求她这样做。我想我也许可以采用其它的方法。
第二天,我带孩子们去了河边。我给孩子们讲起关于太阳铁匠的故事,孩子们听得入神,于是,我把题目镶嵌在另一个故事里,“你们看,狼、山羊和白菜就在我们旁边,这里还有一条小船,我们应该用这条小船怎样把它们运到对岸去呢?一次只能运2样,但狼会吃山羊,山羊会吃白菜,不能让它们单独待在一起。有什么好方法?”
柳达走到另一边,用泥捏了自己的狼、山羊和白菜,还捏了一条小船。过了好一会儿,她说:“我能把它们运过去。”于是,她给大家讲,怎么运送它们,把谁留在对岸。大家惊呆了。
这么复杂的题她都可以想出来,为何5只山雀的题却不能呢?我苦思了很久,问自己:我的教学方法是对的吗?我们能沿用现在的方法继续教孩子们吗?这一件事似乎成了我教育生涯新阶段的开始。
柳达的思维方式对我来说是一种发现,她的形象思维特点表现得特别鲜明,我还从来没遇到过。
对柳达来讲,应该把题目编成足以能激发想象的故事才能引起她的注意和兴趣。我确信,这个小姑娘有鲜明的想象力,敏锐的目光和聪颖的头脑。
我努力使这种形象具体的思维成为她学习的动力。因为她没办法记住那些字母,于是,我尝试让她去画那些字母。她的作品让我惊讶, 每一幅画从轮廓上都有些像字母,但又像是某一种植物,或者像某一种动物,或者像某种幻想出来的东西。从此,字母表就永远地印刻在了柳达的脑海里,她再也没有忘记过任何一个字母。
到了二三年级,甚至到了四年级的一 些时候,她还在画习题。她的算术作业本和其他同学的作业本完全不同。在那些数字和算术运算的旁边,有小姑娘画的苹果和铅笔,大货车和装满土豆的口袋,火车和飞机,柳达的学习越来越好,她也对自己的成绩越来越满意。
年复一年,我越来越坚信,了解学生们是如何看待周围的世界异常重要,因为周围的世界就是他们思维、思想和智力发展的源泉。如果不了解,根本就谈不上走进孩子的心,更谈不上教育,我们的教学,不能从孩子们端坐在教室的课桌前才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