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上起来准备上班的过程中, 内心真的是感觉到了无限的抗拒。 满脑子想的都是工作中将要处理的鸡毛蒜皮,不由的开始焦虑和抗拒。 于是几乎无意识的脱口而出而出了“ 我不想上班, 上班真是烦人“ 。 接下来的一天, 我都处于非常焦躁以及负面的工作状态中。
最开始的时候, 并没有发现语言和自己工作状态之间的必然联系。 觉得是因为工作中总是充满了问题, 所以自己才会不停的抱怨。 但是细想一下, 最开始接受工作时到现在,每天处理的工作并没有本质上的不同, 那为什么最近的负面情绪会如此的高呢?
实际上,语言如何对世界 有着重塑的作用,
人的大脑的认知察觉分为几个层次。 当我们开始抱怨的时候, 实际上是处于最基本环境层次上, 在这个层次, 我们是从外部环境找理由, 比如是他人不好, 公司不好 ,等等。
这些借口是对大脑来说是最简单的, 因为我们改变不了, 也不需要去做什么。 但是仅仅停留在这个最低级的层级,对自己的发展不仅毫无益处, 对自己的周遭环境也会有者不好的影响。 试着想象如果你的身边有一个人总是不停的在抱怨, 久而久之你也不会愿意待在一个负能量发射器周围。
抱怨者的问题在于, 既没有改变现状的能力, 也没有接受现状的勇气。 而仅仅是通过归因于周边环境来给自己的错误或者是不满找理由。
那么我们应该怎么办?
语言是对世界的一次重塑, 说出的话会对大脑的思考方式产生不同的影响。
如果可能的话, 请不要向外界输出诸如抱怨之类的负能量的语言。 因为这些负能量最终都会反馈给自己, 最后形成一个负能量循环。 那么最终将会像祥林嫂一样, 日复一日的沉浸在自己的无限委屈中, 而毫无实际的发展。
你可以尝试一下想一想自己想成为什么样的人, 并把它写出来贴在自己每天能看到的位置, 并且试着读出来。 久而久之, 你就会真的相信自己会成为这样的人。
这个从认知模型上来说的话, 就是通过改变自我认知, 从而反作用于自己的 行动。比如, 我相信自己会成为一个能为他人提供帮助的人, 那么接下来我的行动就是, 把自己每天的实践心得记录下来, 让更多的人能够通过我的案例得到帮助。这个比起简单的定一个,每天需要写一篇文章,这样的目标,更有实现以及坚持的可能性。
实际使用的tip:
• 语言规则 , 用正向的语言代替负向的语言
• 思维模型, 用主动代替被动
#project/写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