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小时候家庭条件很一般,家里6口人,爷爷奶奶靠爷爷的退休金生活,虽和我们住一起但钱是分开算的。爸爸妈妈每个人每月一千工资,需要养活自己、我和我姥姥四口人。从我记事到自己工作之前,家里说的最多的话就是给你的钱省着点花。并在日常生活里把节俭教育渗透到方方面面。我小学学习非常好,毕业考试时全校第一,但是因为家里没钱没人脉关系,只能按照国家鼓励的教育公平制度,被分配去一个一般的初中,而我的小学同学,学习没我好的,家长都会想办法,让他们去比我好的初中。时至今日,我还记得一个从小学乐器的男孩问我,你学习那么好为啥要去那个学校啊,我理所当然的回答,没钱。我一直是大人口中听话懂事,不用大人操心的小孩。
我从小就懂得买东西要买便宜的,贵的东西即使喜欢也是不能买的。
事情在我自己挣钱后有了一点变化。自己赚钱后,我开始养自己内心的小孩。但也不是那么容易改变。以前舍不得买的东西,即使现在买了完全不影响生活质量,依然需要下很大决心,狠狠咬牙做出买的决定。看着身边的同事,和自己一样的生活水平,总是舍得给自己买好东西,我却舍不得,我就在心里问自己:“是不是我不值得好的东西?是不是我不配拥有好的东西?”
加上工作非常辛苦,所以在一段时间内,总想补偿自己。比如看到女同事买800元的皮夹克,自己也咬牙买了一条400元的裤子。时至今日仍是我最贵的裤子。
我老公的价值观跟我很像,有过之无不及,非常舍不得给自己花钱。我们俩一拍即合,相处了好多年。在我俩都挣钱以后,我老公也开始在我的“鼓励”下,舍得给自己买一千多的鞋。
最近,我随口跟老公说我想吃哈密瓜,但是又说,哈密瓜现在不是应季的水果吧,是不是会比之前卖的贵?我老公说,那也买,你想吃就买,然后给我讲了一件多年前的事情。
我和老公没结婚之前,那时还是男朋友,有一次我们一起逛商场,商场里面有卖橘子,我当时要买,他坚持不让买,说商场外面的橘子才2.99,商场里面要卖6块,好像是5.99吧。我当时非常生气,已经不在乎吃不吃橘子了,我没有花他的钱,但他始终把我俩当做一家人,看我多花钱他也本能的心疼。所以对于我要多花钱的要求总是本能的拒绝,不让买。
我当时做了什么了呢,我买了,反正花自己的钱,你不让买我也要买。然后一走出商场,我就把橘子踩个稀巴烂,我一个也没有吃上,就把橘子扔了。我当时是在发泄。我老公回忆时,说我就是在故意气他。但我的行为也没有让我吃上橘子。这在我父母那里是根本不可能发生的,毕竟我是听话懂事从不让大人操心的乖孩子。
但这件事我完全不记得了,直到我老公说起我才模模糊糊有个印象,但这件事却给我老公留下了深刻记忆。我现在回想的时候,突然意识到,我老公是给了我多大的安全感,让我敢这样大发脾气,完全不怕关系破裂。
然后我老公说,这件事发生后他也有反思,他说我吃几个橘子能吃多少,就算卖6块又能吃多少,当时你就想吃口橘子,怎么就不行了。所以,现在即使我想吃个不应季、卖的贵的水果,我老公也是立马同意买,买一个不够买两个。
有的时候,我自己是不知道的,为什么我最终是和这个人结婚了。但是通过这个小故事,我好像又知道了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