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利用空闲重新听了老师之前讲过的写作课,觉得很有用。
确实,学习就应该这样及时复习,才能很好地掌握。
一阶段学习一共四天,第一天,把时间花在刀刃上,介绍了一些学习的工具,网站信息,及智慧插件等诸多事宜。主要的宗旨是,广撒网,多吸收,拓宽知识渠道。这一点是自己今后应该改变的。
第二天,讲了如何阅读一本书的方法。那就是从外到内,从略到详,从目录到深入,按照这样的原则去读。而不是逐字逐句去读。
重点是:阅读要带着问题去读,从书中寻找对自己有用的知识。
比如“五种时间”,找到它们分别是什么,什么意思,该怎么去获得就是重点。至于作者的研究发现的过程等理论,就可以跳过去不读。节省阅读时间,提高阅读效率。
一定要注意对自己有用的知识,可能以后写作时要用到的知识。
第三天,如何让一本书为我所用。
告诉我们,读书不能只图快,只图做笔记,而要“读有所用”,记住一些观点呀,案例呀,金句呀,丰富自己的写作素材,为以后的写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其中谈到三个重要的方法:
1、读书要有积累的意识。随时读,随时积累,让自己由小白变丰盛。
2、建立素材库。分门别类的把读书时看到的亮点积累下来。可以按金句,案例,观点去分类。在每一个打类里,再分成不同的类别去记录。
比如,金句中分为情感类,安全类,读书类等等。其他两类也如法炮制。
这样今后写作时,就可以方便随时取用。就像在自己家里,穿衣服的时候去卧室的衣柜里找,吃菜的时候,去厨房的冰箱里去找……
3、做思维导图。读完书,要将知识系统化,做成思维导图。特别是要写拆书稿的时候,要讲思维导图进行删减,调整,找到那些对表达主题有用的知识点,详细去写,其它的就可以完全删掉。
一定记住,拆书稿要围绕一个点去写,不用面面俱到。
四、从输入到输出,最高效的读书法。
讲了三点:
输入,通过各种渠道获取知识。
输出,讲所学知识运用到写作中,表达自己的看法,观点等。
输出的两种方法:日记,心得体会。
从今天考师讲的课中,重点提炼如下三点:
一,读书方法要多练习。带问题,找答案,跳着读,不必一字一句。
二,学习课程知识,要像小学生一样,用费曼学习法,自己回顾,默写,试着复述出来。
回忆不起来的内容,再回到课程,重点记忆。
三,关于运用。讲学阅读与写作结合起来,学到的写作方法,及时实践体验,做到学以致用。
总结
希望自己在阅读写作的道路上,扎扎实实走好每一步。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与君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