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建“掌舵”,让公共服务暖到群众心坎

“镇里办事不用来回跑,一个窗口就办完了社保缴费!”“党员网格员上门帮我做了养老认证,真是省了大麻烦”……这样的真切夸赞,正是党建引领下公共服务优化的生动缩影。作为连接城乡的“中枢节点”,乡镇公共服务直面群众最直接的需求,而党建就像精准的“掌舵人”,锚定需求方向、整合服务资源、健全长效机制,让服务从“有形覆盖”迈向“有效覆盖”。

党建定向,让服务找准群众“急难愁盼”。乡镇群众的需求藏在日常琐事里,办好“关键小事”才能暖民心。为了精准摸清需求,组织党员带着走村串户,既关注独居老人“做饭难、看病远”的困境,更记挂困难家庭“生活保障、子女上学”的顾虑。针对困难群众救助,公共服务办开辟“绿色救助通道”,实现“发现一户、救助一户”;面对养老服务缺口,推动综合养老服务中心、长者饭堂建设等项目落地,精准对接老人实际需求,让公共服务真正做到“群众缺什么,就补什么”。

    党建聚力,让资源打破壁垒下沉基层。乡镇服务资源分散、部门协同不足,曾是群众办事的“堵点”。如今,党建引领下的资源整合机制正在破解这一难题。针对部分群众行动不便、年事较高的问题,组织党员骨干、社工组建“帮办代办服务队”,提供上门办理低保申请等服务,用“党员多跑腿”换“群众少跑腿”。从低保申请、残疾证补办,到养老认证,帮群众跑腿、填资料,用党员的“多跑路、多费心”,换来了群众的“少跑腿、少烦心”,让公共服务真正“沉下去、送上门”。

    党建强基,让服务实现长效提质。公共服务既要“办得好”,更要“留得住”,党建正是长效保障的核心。一方面,挑选经验丰富的老党员与年轻党员结成“老带新”对子,传授与群众沟通的技巧、办理业务的流程,帮助年轻党员快速适应基层服务节奏;另一方面,定期组织开展业务培训,邀请业务部门工作人员讲解最新政策,提升党员办理业务、解决问题的能力,确保每个服务岗位上的党员都能“懂政策、会服务、能办事”,确保服务不落下每一位群众,让镇级公共服务始终保持“优质、高效、贴心”的状态。

    公共服务的底色,从来都是“实在”二字。当党建把准需求方向、聚起服务合力、筑牢长效根基,基层党组织都成为服务堡垒,每名党员都当好群众贴心人,镇级公共服务就会更接地气、更有温度,群众的幸福感也会在一次次暖心服务中愈发真切。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