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早看了一篇文章,是寫媽媽的,大概意思就是媽媽任勞任怨的為全家付出一輩子,很感人,說實在的,我不知道這樣的媽媽對孩子是好還是壞,這樣的結果就是往往在媽媽離去之後,孩子才能體會到媽媽的愛,哪又怎樣?徒增悲傷,真的希望天下任勞任怨的父母能夠喚醒麻木的子女
我不想像那些特別愛付出的媽媽一樣一味的付出,最後自己積勞成疾,我變成怨婦,而家人卻不懂得珍惜,我寧願在不斷的變化和調整當中,喚醒家人內在的麻木,讓我們有意識的在互相珍惜中度過在一起的日子
今天要去趟外地,想到離開孩子,有些傷感,但是別離的意義更在於互相的珍惜,更加珍惜在一起的時光,當一種生活過成一種習慣,生活中的人開始變得麻木,不再珍惜,似乎只有變化帶來的不適應,才能引起他們的注意和思考,我不想讓我的生活我過成麻木的生活,我想要珍惜和把握我有限的生命,在有生之年,無悔的度過我的人生,可以過著互敬互愛的生活
不同的環境,不同的經歷,總會讓我們有不同的體驗,會讓我們生出感恩之心,每天不上班的人,不知道時間的珍貴,生活在富足當中的人,不知道金錢的珍貴,隨意發脾氣的人,不知道情感的珍貴,所以適當的去轉換角色,適當的去體驗不同的生活,會讓我們生出感恩之心,更加珍惜當下的生活,讓我們的生活盡量少的後悔,提升我們生活的品質
別離,是傷感的,可是我需要忍受傷感,去獲得更大的利益和更有價值的東西,作為一個媽媽,疼愛孩子,不舍得讓孩子受苦,可是這樣的孩子無法成長,我想孩子的成長程度和媽媽忍痛的程度是成正比的,在小時候就要讓孩子有意識的去受苦,去磨練,給孩子成長的機會,當父母把所有的苦都替孩子承受以後,孩子就失去了堅強的能力,
人生總是矛盾的,但是我們需要利用這種矛盾去實現我們自己,那我們就需要承受一些東西,才能獲得更大的成長
我不知道那種勤勤懇懇為孩子付出所有的媽媽,和我這種不怎麽肯付出勞力而付出心力讓孩子成長的媽媽,哪種更好?但我寧願選擇後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