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维是人脑借助于语言对客观事物的概括和间接的反应过程。
思维并不是一成不变的,随着人的年龄以及阅历的增加,每个人的思维都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变化,如果我们对自己现有的思维能力不满意,该从何处去修炼呢?
让思维断舍离
简化是清晰思考的前提。简化既要简化外界的输入信息,也要简化我们输出的信息,给思维腾出更多的使用空间。
欲简化外界的输入信息,需要确保信息源可靠,不应过度追逐流行和过热信息点,重点关注的应该是事实而不是观点和评论,同时应该定期闭关,屏蔽外界不必要的干扰。
我们每个人关注的信息面不一样,而每个人关注的领域也有许多,那么,不知道大家是否思考过,关注的这些领域是不是真的有价值呢?
以我自己而言,我会关注衣饰搭配、心理学、IT方面技术、经济学、方法管理类、美食类等诸多方面的信息,但是关注的领域多了以后,很明显的一个现象就是眼花缭乱,最后大部分的信息都是看到了而未入脑。贪多嚼不烂,对于现阶段的自己来说,衣饰搭配、IT方面技术、方法管理类是有必要的,所以可以将自己的关注点集中在这三个方向,再从这几个方向去筛选可信赖的来源。在接触信息的过程中,要做的便是专注自己的方向,不人云亦云。我是个特别容易被别人的话语影响的人,在自己对一个事务没有整体概念时,要慎重去接触他人的观点,等自己有了认知以后,再去寻求同频道的探求。
若想要简化自己的输出,需要将不必要的修饰去掉,将主要信息浓缩灌入“小容器”,同时把模式相同的联结起来,压缩归并。
少年时求华丽,到如今方明白,最有力量的并不是华丽的辞藻,长篇大论比不上一篇篇幅精悍,观点明确的文字。正如猫叔所言,把话说短才是本事。
日常生活和工作中,自己输出的文章,感悟,工作报告等,在讲清框架的情况下,用词精辟,朝着这个目标去努力。
让潜意识为你工作
为了让思维更好地发散,获得更多的灵感,一是要关掉大脑里评价的声音,而是要适当引入混乱和随机。
习惯会给人安全感,但是也容易让人陷入重复中而丢掉了对生活另一面的期盼。按部就班的生活就像一汪平静的池水,哪里能像奔腾的江海那般见过各色风景。
我是一个害怕改变的人,所以生活中没有太多意外,这一点从我所有的文字里也能看出来,因为平静,所以匮乏。在今后的日子里,需要主动抓住机会,去突破自己的桎梏,多给自己一些尝试的机会。
思维图像
思维依赖于工作记忆,通过将思维外显为图像,给予思维更多的探索空间,也能进一步推动思考的进行。
信息堆积在脑海中,抓不住重点,可以利用思维导图或者visio流程图去将信息分解,复杂的信息呈现在图片上,整体与层级都非常直观,减轻了人脑工作记忆的负荷,为思维腾出更多的空间,去创造可能性。
如何做到周密思考
现实中的问题,总是牵涉太多的因素,借助矩阵、清单等工具,可以完善思考的周密程度。
我们遇到事情的时候,总想把一切考虑周全再去做决定,但大部分的时候,因为自己的偏好和已有经验,会限制我们一部分想象力,所以便会存在自己看不到的盲区。
书中提到两种方式,一种是矩阵式,一种是清单式。日常生活中,个人运用的更多的应该是清单式,正如要去做一场分享,可以将各个环节的可能遇到的问题作为清单项列出,专项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