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星云大师谈人生的一本书。星云大师一生致力于弘扬人间佛教,不畏辛劳,不计毁誉,不怕艰难,他的思想,人格,道德,行义,乃至他的事功言教,修行体验,人生阅历,非笔墨所能尽述,对世人影响深远。以下,是本书中的一些摘抄。
(1)怎么才能和谐人际关系?我活到现在,悟到一句话就是“待人好”,只要你待人好,人家就会待你好,这是不变的真理。待人好就是待自己好,甚至比待自己好更为重要。所谓“敬人者,人恒敬之”。
(2)古德说:修行人应带三分病,才知道要发道心。基本上,会信佛教的人大都各有因缘。有年人因为生活遇到困难,挫折,想找个依靠,因此信仰佛教;有年人在极度失意,悲伤,沮丧里,因为一句佛法,心头曙光乍现,从此虔心向佛;有的人对人生问题感到迷惑不解,想从信仰上寻求答案。所以,色身有病,并非绝对不好,病也是人入道的因缘。
(3)人,只要有生死问题,就需要信仰,尤其是有病的人,更容易接受信仰。
(4)有人问,佛教对于捐赠器官有什么看法?器官捐赠是资源的再利用,是生命的延续,也是同体共生的体现。身体虽有老病朽坏的时候,但生命如薪火相传,是永恒无限的,通过捐赠,带给别人生机,这也是自我生命的延续。
(5)自杀是全球十大死因之一,以台湾为例,根据2003年统计,一年共有3053人自杀,平均每三个小时就有一人自杀,自杀已经成为表壮年人口的第三大死因,仅次于意外死亡和癌症。另据一项资料显示,大城市的自杀 比例远比居住在乡下高,中产阶级自杀者比其他社会阶层人多。
(6)宗教是苦难者的救星,有很多人尽管平时都说自己不信仰宗教,但是遇到急难的时候,脱口而出的第一句话常是“阿弥陀佛”“观世音菩萨”或是:“上帝”“主啊”,可见宗教信仰的重要性。
(7)星云大师一生致力天弘扬人间佛教,不辞劳苦,不计毁誉,不怕艰难,不畏挫折,甚至置生死于度外。大师虽然没有受过正式的学校教育,偍是图书馆里无主的老师,都增上了他的学养。
(8)大师善于以别人的言行作为借鉴,用以激励自己,改进自己。大师虽承袭佛门古老的传统教育,但是在关闭式的教育里,却早已知道佛教应该走向现代化,通俗化,电影化的重要性,因此他提倡“传统与现代融合。”
(9)大师没有学过建筑,但他创建多所规模庞大的寺院,道场,几可媲美一流的建筑师。他一方面恢复传统戒法,但又推动佛教的革新,倡导众生平等。他一生没有假期,自诩“人生三百岁”。
(10)大师一生虽然没有领过一张正式的毕业文凭,但是从他手中接过毕业证书怕学子不计其数;他不曾跨进过大学宫墙,但他在国内外创办四所大学,并曾受邀出任文化大学印度研究的首任所长,也曾应聘在台湾文化大学和东海大学教书多年。
(11)大师一生堪称传奇,很多别人不敢做,不能做的事情,只要他觉得对众生有益,无不全力以赴。大师一生所做都是“为了佛教”,他所提倡,推动的“人间佛教”,已然对当代社会人心产生振聋发聩的启迪作用,其影响是深广而久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