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曾经读过几本南怀瑾先生的书,最喜欢的是《论语别裁》,当时读的时候就并没有关注它的成书时间,今天我才注意到,原来,这本它成书于1976年,我心下愕然,有一种错过之痛,也是相见恨晚了,心想,如果1976年,我能读到这本书,那该多好,只怪我当时无缘,转念复想,即使当时有缘拥有,那时候的自己还正是一个玩童,也是读不懂的。
我读不懂这么深奥的好书,总有能读懂的儿童的读物吧,在我小时候,上学前是没有读过书的,上学以后课外仅有的读物就是小人书,就是那种32开本的小人书,我读过很多的小人书,通常都是借同学的,有时候因为同学催的紧,就在课上偷偷看。后来,我有了一本课外书,记得是老爸去城里的时候给我买的,我记不清书名了,可是书里的故事我还记得一些,有范雎的故事,有孙膑庞涓的故事,总之是一些历史人物故事,这是我的第一本课外书,或许也是冥冥之中的安排,我后来读的大专是历史专业。
后来,长大了,渐渐地也有些书可以看了,却也失去了小时候读新书的兴奋劲儿,我到现在还记得,老家村子的一个远房奶奶,她家新娶的媳妇爱看书,老奶奶很生气,骂儿媳妇是看书耽误事,把干活的时间都耽误了,可不是吗?在那个干活挣吃穿的年代,看书就是误事。如今,可能很少有人认为看书是耽误事,可是,我们的国人并不爱读书。有人做过统计,中国人平均一年读多少本纸质书? 2017年,中国人均纸书阅读量4.35本,而我们的邻居——日本,几乎是我们的10倍之多,他们的人均阅读量是一年40本。而在我们国家,可能有好多人一年到头也不会去读一本书。
有一首劝学诗大家也许都读过,诗是这样的:富家不用买良田,书中自有千钟粟。安居不用架高堂,书中自有黄金屋。出门莫恨无人随,书中有马多如簇。娶妻莫恨无良媒,书中自有颜如玉。男儿欲遂平生志,勤向窗前读六经。意思就是说,书中什么都有,只要你肯去读。这首诗是一千多年前的北宋皇帝赵恒所作,他以皇帝之尊,以浅显的语言劝天下男儿读书。
读书的好处只有读的人才知道,读书是没有界限的事,任你是谁?都可以开卷有益,读一本好书,是一种机缘,更是机会,当我们倦了,累了,找不到要走的方向了,那就坐下来读一本书吧,当我们烦了,乱了,理不出心思来,也坐下来读一本书吧,当我们飘了,浮了,怎么也沉不下来了,那也坐下来读一本书吧,总之,不管遇到什么,都可以在书中找到答案,读书给我们生长的机会,它让我们的心生出根来,读着读着,或许, 我们就会发现,自己已经在不知不觉长成了一棵树,心扎在土里,梦想挂在枝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