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天
2014.12.27 周六 晴
女儿说我生病是自找的
今天休息,可我五点多就醒来,辗转反侧,老公被我的翻身吵醒,张口就一顿指责抱怨。背过身,眼泪又不争气地流下来。刚怀孕那会儿,自己每天半夜都会睡不踏实,翻来覆去。老公即使是困得接近不省人事,也要抱着我,拍打我的肩膀,那个安全、厚实、温暖的肩膀,现在已不复存在。像徐老师说的,不是他的错,而是我太执着,活在过去的幸福里不愿意出来。
上午自己开车到美容院做了护理,给我服务的小姑娘说,我的左胸似乎有肿块。心里咯噔一下,完了,难道我真的要如愿以偿了?没心思做美容。跟朋友打电话走个后门,到医院直接做检查——轻微小叶增生,医生建议不吃药,多散散心,少生气就可以。俗话说“病从口入”,其实“病从心起”!
下午四点多才到家,跟妈妈打电话说自己病了,得到妈妈的关心。似乎这一刻,我又变成了无忧无虑、有人疼的小女孩。突然想给女儿发信息:“我做检查显示小叶增生,医生让我少生气,你自己也多注意。”结果女儿回了句:“你就是自找的。一点都不盼我好!”若是她在我面前说这句话,估计我的巴掌肯定会迎上去。那一刻,气得我浑身哆嗦,眼前发黑,可是没什么发泄的途径,看来,日记只能成为我的垃圾收集场。
晚上老公回来,跟我说,前几天女儿问他要了五百块钱,说是有事随份子。我说她已经问我要了八百了。老公默不作声。过了几分钟,他突然说:女儿会不会出事了?”我不知道他怎么想的,反正我对他的话挺吃惊。随后,给女儿打电话,关机。每个周末她都是在无法联系的状态,算了,顺其自然!
徐少波 回复
是什么原因让一个人愿意去做一件事情,比如爱另一个人、努力工作、在外应酬、和朋友们疯玩、回家……
说出来挺简单,因为他感到快乐!或者,和另一件事情相比,他遭受的伤害会轻一点。
知道了原因,也许当我们再想让别人去做某一件事情的时候,会想出更多的方法。
身体是本钱,定要多加爱护!
李克富 点评
日记,精神垃圾的收集场
我觉得把日记说成是自己精神垃圾的收集场,是一个很恰当的比喻。尽管,写日记的过程不仅仅是收集垃圾,还会遇到宝藏。
精神垃圾更多的是一种负性情绪,它所反映的是我们内心的需要没有得到满足。借助于文字,把这种负性情绪表达出来,绝非只是“抑郁”、“生气”、“愤怒”等简单的概念,更多的是把身体的感受转换成了理性的逻辑,负性情绪得以象征化的宣泄。
如果女儿惹你生气了,最直接也是最解恨的表达方式莫过于甩手给她一巴掌,这种方式被心理学称之为付诸行动,属于一种极不成熟的防御机制。我们见到很多孩子就是用这种方式来表达愤怒的。
待年龄长大,心智开始成熟,动手打人的方式开始被用语言羞辱或谩骂替代。能够做到“动口不动手”的人,已经可以划归“君子”行列了。因此,我们可以说,和那些对孩子动手就打的父母比较,那些骂孩子的父母要成熟得多。
再成熟一点的父母呢?面对惹自己生气的孩子,他们会忍着,让骂或打停留在心理层面,因为他们知道,骂孩子其实是在骂自己,打了孩子,心疼的还是自己。血缘是割不断的,打和骂,都是因为亲。
我想,没有比通过书写的方式来宣泄情绪更为成熟的了。记日记,并不是把想骂的写出来,而是记录那个惹自己生气的事件以及引发的情绪反应:事件是一种客观存在,一旦发生就成为过去式,再也不会变化;但情绪反应则是主观的,会随着时间、地点、认知、心理成熟度的改变而改变。经历过的人都知道,一旦写出来,就不那么生气了。
在心理学上,这是一种技术,叫作“促使事件与情绪分离的技术”。心智成熟的人会自动使用这种技术,心理医生会运用这种技术来帮助那些心智不成熟的人实现事件与情绪的分离,从而记住历史(事件),忘记仇恨(情绪)!
我曾经看过不少人的日记,里面记录着自己所受的屈辱和内心真实的想法。如果把这些想法变成行动,伦理和法律会毫无悬念地判他们是恶人和罪人。但是,他们的确是生活中的好人——因为他们经过了日记这一精神垃圾场的过滤。
既然离不开垃圾,我们就不妨试试通过记日记来过滤垃圾的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