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到刻意练习二组取经,有不少收获。比如开始的暖场游戏,“幸运的是,不幸的是。”,比如拆解大课用的六顶思考帽法,比如分享结束时的“感、思、过”,对本次分享有哪些感受?有什么思考?哪些过错需要改正?
这里我着重说一下,六顶思考帽法
什么是六顶思考帽?
白帽,代表 信息 ,充分搜集数据信息和所有需要了解的情况。
黄帽,代表价值,集中发现价值,好处和利益。
红帽,代表感觉,让团队成员释放情绪和互相了解感受。
绿帽,代表创造,专注于想点子,寻找解决办法。
黑帽,代表困难,专注缺陷,找到问题所在。
蓝帽,代表系统与控制,管理思维过程,安排思考顺序,分配思考时间。
这是一套非常好的思维方式,它好在什么地方呢?
我们平时在思考时,总会在思考方法时想到可能遇到的困难,联想其可行性,这其实是个坑,是“对抗性思维”,会限制我们的想象力,会限制我们去发现更好的解决办法。
六顶思考帽,让所有人在同一时刻只戴一顶思考帽,充分思考后再换另一个,这是集思广益式的“平行思维”。他会先避免所有人的争执,让大家一起想办法,发散思维,想到每一种可能遇到的问题和解决方案。
比如今天我们刻意练习的题目是,如何打造一款爆款的豆浆机?
这其实跟大课的内容相关,底层有一套方法论的。
以人性为出发点,技术创新为根基,聚焦唯一的方向,无限趋近最优解,笃定方向,做减法,不断迭代。
按照这样的情况,我们采用了白帽、绿帽、黄帽、黑帽、红帽、蓝帽的方法。
先从白帽出发。我们找出了豆浆机存在的一些问题。比如品类方面,产品复杂,采购时不易区分,使用频率不高,占空间。使用时噪声大,耗时,学习成本高,清洗不方便,口感差,没办法控制量等。
然后是绿帽子。我们想到了各种各样的方法,比如胶囊豆浆机、像咖啡机功能一样的豆浆机、破壁机,还有很多像智能交互、自动化、健康营养大数据等等。
然后是黄帽子。说出每种解决方案的优点,使用场景啊,体验啊,方便啊,快捷啊等。
然后是黑帽子。这帽子最有意思,每个人都从不同的角度在出发进行评判。从耗时的角度,从体验的角度,从成本的角度等等,思路一下子就打开了。开始逐渐把想法落到实处。
紧接着是红帽子和蓝帽子。我们把所有的想法结合实际,那是出了一些点,通通梳理了出来。
在最后总结时 ,酸菜 从豆浆这个品类,在大众认知中所占的位置,这个角度出发又打开了新思路。
我们说要做豆浆,最多的应用场景是早餐。豆浆是承载着一种功能性的产品。类比于王老吉,王老吉以前是凉茶,是药品,后来重新定义为凉茶饮品,应用场景是熬夜和吃火锅,口号也很鲜明,怕上火,喝王老吉。
这个方法值得好好用
我是鹿鸣,2018年的新年誓愿是日更一篇,这是我2018年日更的第94篇,感谢你的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