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儿今年9月开始升初一啦。开学近一星期孩子回来都说,不愿意上学。当时的自己很焦虑,没想到一开学就碰到拦路虎。然后我通过一些方法,让她逐渐适应了初中的学习生活。
分析原因
孩子从小学到初中,整个学习的进度和氛围跟小学截然不同。初中老师上课进度快,一堂课会上多个课时内容,不但课程安排非常紧凑,而且每周都有三次以上的考试,每个月都有月考。老师在班级中会给学生排名分组,这些跟小学的情况是完全不一样的,小学相对比较慢,老师更多会通过重复再重复的方法来教学。
还有一个重要原因是孩子的学习成绩并没有很好。孩子说,老师在课堂中讲,你在小学里考90分以上,那你到初中可能就是考50,60分的样子。在这样的情况下,孩子自然就生出不想上学,厌恶上学的情绪。
方法策略
1.采用同理心安抚孩****子的情绪。
把自己当做孩子一样去想,如果我是孩子,处在这样的环境中,我一样也会觉得有困难,有情绪,不想上学。通过了解和接受孩子的情绪,让孩子知道,作为家长是理解她这种情绪的,待她的情绪比较平缓时再去沟通。
2.讲与孩子有关系的故事。
我是这么说的,你以前从幼儿园到到小学,也是这样的哦。幼儿园可以上课吃东西,随意走动,但到了小学就不可以啦,必须端端正正的上课。开学后经过了一段时间,你适应了,就好很多啦。这些阶段都是我们必经的一个环节,需要一个适应过程。
3.孩子情绪出现反复怎么办。
女儿在一周之内都是这样反复的情绪,作为家长需要先把心态放平稳。不能因为孩子急,自己也变得急躁起来,这样的话事情是不能处理好的,我们应该花更多的耐心鼓励和陪伴孩子。让孩子知道,不论她遇到了什么问题,我们都会和她一起面对。
4.制造开放式,安全的倾吐环境。
当孩子情绪平缓了之后,和孩子一起聊天,每天与孩子聊在学校的情况,在学校遇到了什么有趣的新鲜事。因为有人愿意听孩子讲故事,那么也会让孩子喜欢上学的氛围。不然当孩子有情绪,没有地方释放时,日积月累,会形成更大的问题。
5.让孩子看到情绪背后的积极意义。
在学校里孩子除了会遇到开心的事,也会遇到不开心的事。不开心的事,孩子看到的可能更多是不好负面的,而我们作为家长可以从另一面告诉孩子积极的意义。比如孩子说,学校隔两三天就要考试,特别不喜欢,让我去上学可以,就是不愿意考试。
我就跟孩子讲,如果是我,我也不愿意考试。但是学校和老师为什么要这样做呢,主要是为了检验你学习的效果。如果发现有哪个点没有搞懂,知道哪个环节薄弱,我们就可以针对某个薄弱的环节进行助攻。但如果是一个月考一次的话,等到考试后才发现,原来有很多方面都没有掌握,再一起去补的话就比较困难。
6.和孩子建立吐槽日。
让孩子每一天都诉说他在学校里遇到的新鲜事,或者是烦恼事,或者是他觉得看不惯的事情。随便她说什么,可以说老师不好,同学不好,食堂不好等等。我们听故事就好了,在过程当中偶尔插几句问话,让孩子说出更多来,比如她说今天学校谁做了什么事惹她不开心啦,然后我们就会说,啊,怎么会这样,那他为什么会这样做呢。其实让孩子把这种情绪释放掉了,那么他不想上学的情绪也就自然没了。
7.分析利弊让孩子自己选择。
当孩子说不想上学时,我说可以呀。不过如果不上学,那你就要整天呆在家里,虽然会比较自由可也只能自己玩啦。而且和你一样大的小朋友都去学校学习新知识,而你除了自己在家里玩之外,又不能交到新朋友 ,天天过这样的生活也没有意思吧。如果你去学校就不一样了,在学校里有很多活动,与同学之间会发生很多有趣的事,这些是我们在家里收获不到的。
当把这些利和弊告诉孩子时,孩子心中会权衡,自然而然就知道要选择什么,让他自己做评判。我们不说哪个好也不说哪个不好,我们要耐住性子,在这个时候不要去帮孩子选择,而只是引导。为什么要这么做呢,因为孩子自己做的选择,更会认可,当她想到这是她自己的选择,而不是因为家长的原因逼迫她选择的,那么就会更愿意去学习,在学习过程当中也会更主动。
孩子的转变来自我们,来自环境。当孩子不愿意学习,不适应的话,畏难情绪会让孩子暴躁,进而影响到孩子以后整个学习。
所以一个良好的开学过度是一个首胜,如果获得了首胜,我们和孩子们一起战胜了这个困难,那后面遇到其他的问题处理起来都更容易。
而我因为采取了上述的方法,孩子后面就没有再说我不去上学的话啦。不过我想哪怕她心里想过,而因为前面过程中的认知替换,都会转换为要上学。
让我们接纳孩子的一切,陪伴孩子和鼓励孩子。静待花开,和孩子一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