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维(701-761),字摩诘,祖籍太原祁县,父处廉徙家于蒲,遂为蒲州人。玄宗开元九年(721)进士。调太乐丞,坐累为济州司仓参军。二十三年,张九龄执政,擢右拾遗。二十五年,迁监察御史。二十八年,以殿中侍御史知南选。天宝元年(七四二)官左补阙。十一载,拜吏部郎中。十四载,迁给事中。次年,安禄山陷长安,维扈从不及,为乱军所得,被迫受伪职。肃宗乾元中,责授太子中允,寻迁中书舍人。上元元年(760)转尚书右丞。
【渭城曲 】送元二使安西
渭城朝雨浥轻尘。
客舍青青柳色春。
劝君更尽一杯酒,
西出阳关无故人。
【注】安西:指唐代安西都护府。渭城:在今陕西省西安市西北,即秦代咸阳古城。浥:润湿。客舍:旅馆。柳色:柳树象征离别。阳关:在今甘肃省敦煌西南,为自古赴西北边疆的要道。
元二奉命出使安西都护府,王维到渭城为之饯行,写下这首词。后有乐人谱曲,名为“阳关三叠”。朋友即将远行,将前往边疆绝域的满地黄沙。此时一别,不知何日才能再见,千言万语无从说起,只能将依依惜别之情、所有的关怀与祝福融入离别之酒中。正所谓:送别时刻一瞬间,劝酒举动成永恒。
岑参(715-770),唐代边塞诗人,荆州江陵人,太宗时功臣岑文本重孙。玄宗天宝三载(744年)进士,初为率府兵曹参军。后两次从军边塞,先在安西节度使高仙芝幕府掌书记;天宝末年,封常清为安西北庭节度使时,为其幕府判官。代宗时,曾官嘉州刺史(今四川乐山),世称"岑嘉州" 。
【登古邺城】
下马登邺城,城空复何见。
东风吹野火,暮入飞云殿。
城隅南对望陵台,漳水东流不复回。
武帝宫中人去尽,年年春色为谁来。
【注】邺城:春秋齐邑,战国魏都,三国时魏置邺都,与长安、洛阳等合称五都,北周大象二年(580)遭战火焚毁,民众南徙,隋开皇十年(590)复为邺县。故址在今河北省临漳县。野火:此指焚烧枯草的火。一说为磷火,也称鬼火。
飞云殿:无考,当为邺城宫殿一陈迹。城隅:城墙角上作为屏障的女墙。望陵台:即铜雀台,曹操筑。漳水:即漳河,流经邺城。山西省东部有清漳、浊漳二河,东南流至河北、河南两省边境,合为漳河,今皆湮没。武帝:曹操死后被追尊为魏武帝。
此乃岑参开元二十七年(739)春天自长安往游河朔途径邺城时所作。诗人登临邺城,唯见荒草野火,昔日英雄已淹没于历史的滚滚尘埃中。诗人吊古兴怀,情之所至,感而成咏。以“空”为主线,通过总括、细描、抒慨三个层次的渲染烘托,写出古都邺城的“四空”,凭吊古迹,惋叹人生,寓情于景。全诗语言素淡自然,朴茂浑涵,颇有汉魏古诗的悲凉慷慨的风格。此篇前四句五言,后四句七言,五、七言并用,不拘一格,依物事的描写、感情的起伏而选择变化,为岑参早期代表作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