裴新民
自行车、缝纫机、手表、收音机是上世纪八十年代前代表家庭财富“三转一响”的四大件。我家的第一辆自行车购置于1975年,它给我留下了很多记忆。
(1)
这辆自行车是飞鹰牌的,安阳市自行车厂的产品。
当时全国最有名的自行车品牌是永久、凤凰、飞鸽。飞鹰也不错,当时已经属于地方名牌。九十年代安阳市自行车厂生产过三枪牌自行车,一度是内地最大的自行车厂。
当时好像还是父亲托了后门,找熟人搞了指标才买到的。当时物资稀缺,买什么东西都有指标,许多东西凭票供应,比如粮票、布票、烟酒票、缝纫机票等等。
这辆自行车的价格大约是150元。当时人们每月的工资大概只有不到37元,150元相当于4.05个月的工资。如果按现在普通员工每月收入4000元计算,当时的150元可能相当于现在的1.6万元。
所以说,这个自行车是当时我家最贵重的财产,可能是父母两三年的积蓄。
因为宝贵,一开始自行车只给父亲使用。车子是28加重的,后边的货架很结实,父亲外出贩运时就靠它,载重两三百斤货物是常有的事情。
逢年过节走亲戚,那时的自行车就是现在的汽车,前边车梁上坐个小孩,后边货物架坐两个大孩儿,或者坐个大人抱个小孩儿,加上骑车的,一辆自行车载一家四五口人是很常见的现象。
(2)
自行车在孩子们眼里是个稀罕物。看着大人跨腿上车,潇洒骑行,孩子们都会非常羡慕,盼望自己早日学会也可以骑车。
支起自行车的时候,用手摇动脚蹬,看着车轮转动,听着轴承发出连续的嗒嗒声,都会非常开心。车轮转动起来后,车条闪动成了一张网,让人感觉很神奇。在车轮转动时,如果用木棍拨动车条,可以发出清脆的响声,不过,被大人看到是要被训斥的,他们担心弄坏车条。
超过十岁的孩子,都会找机会学骑车,也有七八岁就学会的。孩子们的腿短,坐到车座上,够不到脚蹬,就采取腿伸到车梁下、踩半圈脚踏的方式骑车。
我十岁了,经过了大半年,自行车也不再新了,父亲终于允许我和姐姐学习骑车。姐姐大几岁,几天就学会了,让我羡慕,更加积极去练习。
一开始必须先学习推车,推着车子走,确保车子不会倒,慢慢学习车子的控制。推车两三天不倒,才开始学习单跨:左脚踏着脚蹬,右脚紧蹬几下地面加速,等自行车平衡着向前冲的时候,右脚离地,身体重心放在踩着脚蹬的左脚上,尝试扶着车把控制自行车平衡,让自行车向前滑行。
单跨着能平稳骑着走后,就会尝试将右腿从车梁下伸到车子右侧脚蹬。这个动作难度最大,伸腿时需要下收身体,腿的调整会引起重心变化,腿弯着伸过去的时候容易碰到车架、链盒,一不小心就会失败,导致车子倾倒。
车子突然倒地,压住腿了,压着脚了,是常会发生的。有时车子失控,还会倒在路边的蒺藜窝中,扎得满手是血。
但是,那时候的孩子都皮实,不会在意这些小伤,起身拍拍土继续练习。车子摔倒,最担心的是摔坏车子。车子倒地,最容易出问题的是脚蹬,脚蹬常常会被摔歪。脚蹬摔歪后,不方便蹬,就必须修理。
脚蹬摔歪几次后,终于学会了跨骑,就算是学会骑车了。终于学会骑车是非常开心的,找到机会就会骑车上路口兜一圈。
(3)
我学会骑车后,母亲决定也要学。当时这可是个大新闻,类似现在一个七十岁的老人家决定学习开汽车,甚至类似希拉里决定竞选美国总统。
当时,全村没有妇女会骑自行车,骑车的都是男人。很多妇女担心学车摔倒被人笑话,不敢开始学,自然不会骑车。
母亲说要学车时,父亲也笑话她,提醒她算了,不要出洋相。
但是,母亲态度很坚决。母亲说,几岁的孩子都可以学会,她一个成年人没有学不会的道理。学习难免会摔倒,没什么丢人不丢人的。
看到母亲如此坚决,父亲也没有再说什么。接下来几天,母亲就开始学习了。
母亲推车出去的时候,不让我们跟着去,说是怕碰着我们。现在想,这可能只是一个因素,可能也有不想让我们看到她摔倒的难堪样子。
所以,母亲是如何练习的,我们不知道,反正结果是母亲学习的很快,几天后也学会骑车了。
受到母亲示范作用的鼓舞,周围的婶子、大娘也有几个开始学骑车,好几个人都学会了。当然,更多的妇女还是担心被人笑话,一直没有学会骑自行车。
(4)
姐姐、我、母亲三人都是用那辆自行车学会骑车的。练习中的摔碰是难免的,我们学会了骑车,那辆车也被我们摔坏了很多地方。
加上其他的损耗,三年后,1978年我五年级时,父亲决定卖掉再换辆车子。正赶上那年赵七级的二月会,父亲决定到集市上卖掉它。
那天一早,父亲用煤油擦了一遍车子,去除了浮尘和污垢,车子看起来亮了很多。
赶会可以看看热闹,到集市上又可以买点零食,我们小孩子们快快吃完早饭就想尽快去。
父亲看我着急,就让我先骑车走,到集市占个好位置。
出门前,我忽然想起了也许有人会问价,我就问父亲该如何处理?父亲说,他准备120元卖掉,如果有人问价就开价125元。
确定了价钱后,我就骑车去了集市。到达那里一看,人还很少,我就找个位置,扎下了车子。
我刚停好车子,一个人就走了过来,他打量了一下车子,又打量我,问我是不是卖车的,我说是。他问我价钱,我就说要125元,他再问我能不能便宜,我就说最少120元。他再问我能不能再少点儿,我说不能。
那人说要试骑一下车子。我想想,这要求合理,就答应了。转念一想,如果他骑着车子跑掉怎么办?那样我也追不上呀。我就说,你骑车子时必须载着我。那人说可以。
他就载着我顺马路兜了一圈。感觉还满意,停下车后,他就从口袋里的掏出一把钱,数了数交给我,我就将钥匙给了他。
120元,那时候最大的票面是10元的,他给我的还有五元、壹元的,一起有厚厚一叠子。
我仔细数了两遍,算算金额没有错,就点头确认,那人就推车子走了。
一叠钱装在口袋里,鼓鼓囊囊,感觉沉甸甸的,这是我有生以来亲手接触的第一笔巨款,估计相当于现在的1万3千元左右。
口袋里揣着巨款,我不敢去集市人多的地方,担心被人偷。在原地站了一会儿,感觉还是不安全,最后决定还是回家将钱交给父母才好。
于是我就顺路走回去。口袋里装着巨款,惟恐不小心弄丢了,一路走一路用手摁着口袋。
中途遇到了父亲,我告诉父亲,车子已经按他说的价钱卖掉了,然后将钱交给了父亲。一听我说的过程,焕成舅当时在旁边,就说可能卖便宜了。父亲倒是没有说什么,说心里想的就是这个价,用了三年的车子,能卖这个价可以了。
钱交给父亲,自己顿时感觉轻松了。父亲给了我五毛钱,让我自己买东西,我就很开心地去集市了。
这是我人生做成的第一笔大买卖,所以记忆深刻。
那时候没有拐卖小孩子的,所以小孩子可以到处自行玩耍,家长从来不会担心孩子丢失,小孩子的生活空间因此扩大很多;那时候也没有假币,大人们没有见过假币,小孩子更加不知道假币是什么样子的。如果缺失了这些条件,我是没有机会小小年纪就做成这笔交易的。
(5)
使用了三年的时间,三年时间里东西南北的到处跑,三四个人用它学会了自行车,30元的代价折合为现在约3200元,这个代价应该不算多。
通过它,母亲给我们树立了学习的榜样。母亲学会骑车的事情让我明白,学习不分年龄、性别,顾虑只是自我设限、自我束缚。没有人生下来就知道一切,总要不断学习才能更新知识和技能。一旦面对未知,立即行动起来去学习才是唯一正确的态度。
通过它,我人生中第一次做成了一笔交易,动脑子处理了相关的事项。这件事让我知道了,原来大人们做的事情也没有多少神秘,遇到事情,该怎样处理就怎样处理就行了。只要预先弄清楚要求和原则,按要求和原则处理事情就没有错。
事后想想,那时候的父母总是放手让孩子去处理一些事情,承担许多家务,无形中培养了孩子的生活能力。当时是每家孩子都多,父母太忙,让孩子承担一些事务可能是出于无奈,出于无意。后来独生子女时代,孩子少了,金贵了,家长也没有那么多家务了,爷爷奶奶、父亲母亲包办一切,反而让孩子失去了锻炼机会,这其实剥夺了孩子的成长机会。近几年社会有了反思,很多家长明白了个中道理。
第一辆自行车带给了我这么多收益,因此让我记忆至今。
在自行车年代里,自行车是每个人离不开的交通工具,是许多人长大后第一个征服的重大器具,是许多人购置的第一项重要资产,是友情的载体,是初恋的记忆......
自行车凝结着许许多多人的美好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