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们来聊聊经验,大家可以先简单思考以下三个问题:
第一个问题,对“经验”这件事的经验是什么?
第二个问题,最近一次令我印象深刻的经验是什么?
第三个问题,我能从这次经验中学到什么?
那各位小伙伴是如何看待“从经验中学习”这件事的?首先让我们来做一个小测试。
以下3个题目,请按照1-6分给自己打分,1代表完全不符合,6代表非常符合。
请仔细看下面每句话,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打分。
1、遇到问题时,我总是澄清背后的假设、前提或标准,挖掘出真正需要解决的问题。
2、我擅长从经验或案例中归纳出知识。
3、朋友们有问题会咨询我,因为他们认可我的洞察力。
16分以上 说明非常擅长从经验中总结,通过这种方式不断成长
10-15分 说明你已经认识到经验是十分重要的,并且能够积极面对经验
10分以下 说明你暂时还没有学会从经验中学习,成长空间非常大
不论结果如何,通过今天的分享,希望大家能够认识到经验对于自我成长是非常重要的。
在这里和大家分享一个我自己的故事。
三年前,我们集团开展了新业务,成立了互联网部,要为客户做一个全新的线上服务平台。
我来到这个部门,是第二位员工,因为第一位员工是我领导。对我来说,这是一个全新的挑战。在这之前,我做过世界500强企业的公关,做过品牌营销,策划,文案,但这些都是以线下为主的,线上平台对我来说,是个全新的领域,之前唯一有过一点经验的,就是写了一些推文。
因此最开始的时候我内心是非常忐忑的,面对一个全新的领域,没有任何经验,并且是一个细分行业的线上服务平台,目前国内没有任何成功案例可以参考对标,一切都是一个新的开始,从平台搭建,市场调研,具体规划,项目推进,以及人员招聘,我做过的工作非常多,而且每一个内容都不太一样,需要极强的规划和有效的执行。
当时我面临着两个挑战,一个是如何从零到一搭建这个平台,二是如何把更快地上手,成为一名合格的运营。
前三个月,除了市场调研,客户访谈,工作人员访谈,在课余时间,我还看了很多运营相关知识的书,当时就想着,没什么经验,那就先看看别人是怎么做的吧。后来慢慢从书里学了一些方法,商业画布啊,MVP啊,客户生命周期啊,漏斗模型啊,那时只能是一点一点试着去做,也没人指导,只能自己摸索着给出了一系列平台搭建方案。
接下来两年,开始忙着按照互联网的思维模式来运营整个线上平台,包括产品运营、客户运营、内容运营以及平台运营。在这个过程中,也是摸着石头过河,做一点,看看效果如何,进行复盘,再听听客户和工作人员的反馈,再接着做。
其实当时还有一个来自自己内心的挑战,就是我如何在“九零后都算大叔了的”互联网行业用自己的方式获得成功。这方面我的经验是把自己快速阅读的能力以及超强的勾搭能力迁移到这里,利用自己的核心优势,让自己不再对未来感到恐惧。
从经验中学习,如果没有当时的锻炼,可能我也不会成长的这么快。现在回想起来,我发现在这个过程中收获最大的经验是——遇到问题,解决问题。可能很多人会说,这有什么呀,这句话我早就听说了。当然,这句话非常有名,但对我来说,有着不一样的意义。
首先,这件事情是全新的,在这之前没有任何参考经验,完全是从零到一,在我们这个细分行业,垂直领域,有人做过类似的事情,但是要么体量不够,要么核心技术不是自己的,要么服务内容覆盖的不全面。我必须学会自己去找答案,找到核心问题。
第二,线下到线上的转变。平台变了,工作内容也变了,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方式必须要变。
在这个过程中,我不断遇到新的问题,不断去琢磨如何解决这些问题,有时候,一个看似是问题的问题,在分析中会发现,本质根本不是之前的问题,那么又产生了一个新的问题,这时,我又要去解决新的问题。
这几年我的收获非常大,不仅锻炼了自己的各种能力,最重要的是学会了去思考,问题是什么,问题背后意味着什么,是什么造成了这些问题,我又能通过什么样的方式,什么样的途径,找到什么样的人来解决这些问题。
因此我非常认同管理哲学家查尔斯的这句话,“成年人最重要的学习资源,就是自身的经验”。这个一点也不难,但需要强调的是,平常听课,看书,最重要的不是书上讲的什么,或者老师告诉你什么,最重要的资源是你自身的经验,多大程度上激活了你的经验,帮助你重新认识的经验,理解了经验。
但是,仅有经验就够了吗?不是,是要对经验进行反思。
如果仅有经验就够了,那合理的推论应该是,在一个行业干过十年的人,一定比这个行业干过八年的人能力要强,效果要好,显然这个不是事实。总有一些人,硬是能用两年的时间获得比其他人干八年要多得多的经验值,他擅长的是什么?是从反思中去学习!这样的人每个人身边都有,你会发现他不一定需要看很多书,但重要的是你不能说他没有学习,人家只是擅长另外一个维度的学习,而这个维度比你要强,这就是“对经验进行反思的能力”。
人类普遍反思经验的能力是弱还是强呢?令人惊讶的是,迈克尔·马奎特行动学习大师说,人和小白鼠的区别是,小白鼠更擅长从经验中学习。摆一个迷宫,放一个小白鼠进去,这边走是电,那边能走出去,它会被电一次,然后,终其一生都不会再往这边跑了,这是小白鼠。那么人呢?实际上人从经验中学习的能力非常欠缺。
从经验中学习如此重要,大部分人经验中学习的能力比较弱,如何提升呢?
成人教育学中已经对人类从经验中学习的机制进行过广泛而深入的研究,其中被广为接受的、被公认的是一位叫库伯的教育学家做出的,它归纳了一个叫库伯学习圈,人类从经验中学习的机制有四个步骤,这四个步骤是,具体经验——观察和反思——归纳和概念化——测试和行动。
这里面最容易跳过的,是第二步和第三步,也就是观察和反思,归纳和概念化,直接去解决问题,去行动。这件事情做好了马上就庆祝一下,然后下一次继续按照这个法子做,这叫摸着石头过河,不擅长从经验中学习。
这样做错过的是什么?你会发现哪些真正对你人生改变大的经验,一定不仅仅是有了经验之后马上行动,而是先对它进行有意或者无意的反思,不仅对这一件事,而是对本质类似的一件事都有指导意义,然后在更广泛的范围或事先都没有想到的领域,进行测试和行动,从而带来了新的经验。
举例一个经验,一个线上产品的线索量提高不上去的原因是什么?
我面对的事实是,线上产品线上提高不上去,该怎么办呢?
我的观察和反思是,从产品数据、产品漏斗、客户调研、客户访谈、工作人员调研、客户行为分析发现,对产品影响最大的不是宣传物料,也不是产品设计,而是线下人员是否有意识推动和介绍。接下来我通过归纳和概念化整理了相关的内容,发现同类产品都需要这么做。那么我的测试和行动是,设计两个推荐话术,梳理流程。通过这样的方式,有效的实现了数据增长,获得了领导的认可,也把一个非常重要的项目交给了我。
在生活中,我们可以不断练习,想一想自己最近半年,让自己改变最大的一次经历是什么呢?你对这次经历的观察和反思是什么呢?通过这样的练习,可以帮助我们理解这四个环节。可能之前大家没学过库伯学习圈,很多时候也是这样做的,但学习的好处是可以让你有意识地这么做,有意识做能达到两点,一点在解决问题上,一点在萃取经验上,能够比之前事半功倍。
听到这里你可能会问了,我应该怎么用库伯学习圈这个模型呢?如何操作呢?
库伯学习圈是一个模型,一定要结合工具才能落地,我们给大家一个什么工具呢?三张便签。
首先先写下一张A1便签,写下自己的经验。
然后写一张I便签,先去想想,是要解决问题,还是要追问问题的本质?找到真正需要解决的问题,然后写下来。
A1便签是一件事,一个经验,I便签是你通过观察、反思、归纳和概念化,找到关键要素写下来,这就是你的反思,是你萃取的经验。I便签的思考和写的过程,体现了库伯学习圈的中间两步,也是最容易被我们忽略的两步。
最后我们需要一张A2便签,定下一个目标,规划行动,来拉近目标和现状之间的距离。
下面我们来看两种方式的便签法,分别用于解决实际问题和萃取经验。
第一种,便签法用于解决实际问题。
•A1便签写尚未解决的问题
•然后追问这个问题的本质,找到真正需要解决的问题。把重新定义的问题写在I便签上。
•然后规划A2便签。
•工具:有洞察力的提问,可以参考前因后果适用边界的问题。
库伯学习圈、便签法应用之后,加上你对提问、反思、追问这方面的升级之后,能给你带来从经验中学习的能力,并且给你带来实际价值的成长和收获。或许你会发现,很多时候你以为的那个问题,你想要迫切地去解决的问题,并不是本质问题。
解决问题的能力高低是什么来决定的呢?不是对于具体问题的关注,而是对于它的观察和思考,对它的归纳和概念化。所以,我们需要一张有洞察力的I便签,如果实在想不出来,可以用前因后果,适用边界的八大问来向自己发问。
这是用便签法来促进追问与反思经验的第一个应用场景,就是解决尚未完成的问题。
第二种,便签法用于萃取经验。
•A1便签写已经完成的事件,可以是成功事件,也可以是没做好的。
•通过观察、反思、归纳、概念化,找到一般性关键要素或关键行动写在I便签上。
•然后规划A2便签。
•工具:复盘的提问:最初目标是什么?实际上发生了什么?亮点?不足?成为亮点/不足的原因有哪些?其中哪个是关键动作?
对于已经完成的事件,我们不仅仅把它当成一个过去的事件,而是能够从中提取出经验值来,在这个基础上进行学习,能够快速成长。如何实现呢?
可以用复盘的提问来实现。我们最初目标是什么?实际上发生了什么?亮点以及不足分别是什么?成为亮点/不足的原因有哪些?其中哪个是关键动作?
通过便签法萃取经验,让你的每一分钟经验都不浪费,为你带来全新的成长。萃取经验也是一样的便签写法,先有A1,然后用复盘的这些提问,写出自己的思考,给出I便签,之后写出一个A2便签,就这样完成了一次从经验中学习的过程。
【总结】
简单总结下,以库伯学习圈为模型,通过便签法,锻炼我们追问与反思的能力,从而可以帮助我们在追问和反思经验中得到更好的提升。而这些经过了追问与反思的经验,可以带给我们更多的启发。
总结一下学习能力的三个维度,你读到的信息,经过分析与整理,加上上下文,从而升华为知识。知识经过内化和应用会带来新的行动,会带来你能力的成长,然后你会收获新的经验,新的经验追问反思,新的信息分析整理,新的知识内化应用,这样不断循环,就会帮助我们在学习和行动二者之间真正达到知行合一。
这里强调一下,知行合一并不是简单地知道了就要去做的意思,它是一个不断地在循环当中上升,帮助我们提升的学习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