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曲填词这项技能在文人的世界里只算的上雕虫小技,但是能够放下架子去做,那也比抽烟、喝酒、烫头这些事情要好。子曰:“不有 博弈者乎,为止犹 贤乎已。”意思是下棋要比无所事事要好,下棋虽然只是个游戏,填词只是个雕虫小技,但是我觉得填词好于下棋。
俗话说:“技艺不在大小,贵在精通;才能不在多少,贵在善用。”若能做到精通、善用,就算是雕虫小技,也会让人成名。有些人自称才高八斗、学富五车,写的文章大量引用名言警句,最终写了一篇又一篇“心灵鸡汤”又有什么用呢?
为曲填词这项技能,不但可以让人成名,也可以让一个国家流芳百世。
下面,我举一些例子,一一道来。
高则成、王实甫是元代著名文人,除填词之外并无所长,但著有《西厢记》、《琵琶记》,使他们流芳百世,若没有这些作品。又有谁会知道他们呢?
汤显祖是明朝大才子,他写的诗文、书信都值得一读。他写的《牡丹亭》更是千古绝唱,若是没有《牡丹亭》汤显祖的名字何以传颂?
历代文学兴盛,都有自己不同的体裁。“汉史”、“唐诗”、“宋词”、“元曲”,这些都是我们后世人的口头语。《史记》“史家之独唱,无韵之离骚”,唐代诗人层出不穷,宋朝文人人才济济。在我国文坛呈三足鼎立之势。
元代,语言文字,文章书籍少有建树。若不推崇词曲,《西厢记》、《琵琶记》、《元人百种》等,那么元代就会像五代十国一样泯灭。
填词并非雕虫小技,只是跟其他的文体同源不同体而已。后世有很多人刻意的学习元代文人,希望与汤显祖起名,但是没有人能够完成,也没有绝唱的作品。主要是因为为曲填词没有什么套路而言,就像黑暗中前进一样,有眼睛也像瞎子,也没有指路人,只有前人的作品可以借鉴。所以半途而废的人很多,即便是坚持下来的人也是差之毫厘谬以千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