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去年10月,我写了一篇《柿子红了》,描写我童年时代,由于物质匮乏,经济拮据,偷喝家里果汁露的故事。
当时由于怕母亲发现,喝完又往瓶子里掺了水,不久后,果汁露就发霉了,母亲倒掉时心痛万分,以为放久变质了,我留下那只空瓶,常常拿它闻味解馋。
那天,我把这篇文章读给母亲,想让她回忆一下是否还记得。没想到,我读到一半,母亲就开始默默地擦拭泪水。
读完,母亲说:这事我能忘吗,那时咱家太穷,我一直在后悔,当时我怎么那么傻,怎么不让孩子喝呢?
然后是一声长长的叹息。
我见母亲真的伤心了,急忙开导说:那个年代不都是这样么,有好东西都要留着送人,从不舍得家人吃、喝,直到放坏了,才觉得可惜。
母亲并未得到宽慰,还是一直在深深的懊悔叹息中。
贰
其实,偷喝事件后,在我幼小的心灵里,就暗暗地埋下了一个“远大”的“理想":将来如果我有钱了,会买许多果汁露,一定要喝个够。
后来,这个“理想”在不断升级,先是把果汁露换成了可乐;再后来,有了层出不穷的饮料,我的理想也随之变为:
下班后,回到家里打开冰箱,里面是满满的各种不同的饮料,想喝多少喝多少;想什么时候喝,就什么时候喝;想喝什么口味,就喝什么口味。
在我的“理想”终于可以实现的时候,命运和我开了个不大不小的玩笑,在35岁那年,我查出了糖尿病。
随之,所有爱吃的甜食和饮料在我面前都戛然而止。
母亲得知后,在惊讶之余,是久久的愁苦和叹息:
这么年轻,怎么就得了这种病,换上我得就好了,我这么大岁数了,多几种病也不怕,可是怎么就摊上你了呢……..。
母亲不停地念叨着,是那样真心甚至渴望。
叁
在儿子三、四岁时,是我们家最穷的一段日子。
一个星期天,妻子领着儿子去免费的公园玩,中午回来后,妻子急切地对我说:儿子太懂事了。
她说完这句话,眼睛里开始泛起泪光。我急忙问:怎么了?我以为出了什么意外,妻子哽咽着讲了下去。
公园里有一个碰碰车的区域,妻子打算领儿子去玩,可当打听价格是5元10分钟后,妻子却动摇了。
这时,儿子看出了妈妈的为难。就对妈妈说:妈妈我不想玩了,其实碰碰车没什么好玩的。
妻子听后,搂过儿子,瞬间落泪。
妻子说完,又一次泪眼婆娑。然后是一阵对儿子的愧疚和对家境窘迫的长叹。
肆
前不久,看到这样一个故事。
一个母亲带着13岁的女儿独自生活,她的丈夫在3年前身患绝症离去。
一天晚上,当她从夜市收摊回到家里时,发现女儿躺在床上,满脸通红发起高烧。
她急忙想带女儿去医院,可女儿不肯,她知道女儿是怕去医院花钱。
但她坚决地要求女儿去医院。
她迅速把家里的所有钱连同刚从夜市上挣来的散币都带在身上。她原本想打车去,可女儿却让她蹬自家的三轮车去了医院。
赶到医院后,医生说:女儿的症状有些像正流行的病毒性脑炎。她顿时心生恐惧。
夜深了,病房里就剩下她和女儿。女儿突然靠近她,说:“妈,医生的话我听见了,我可能真是脑炎,我怕是不行了……”
“别瞎想,等明天做了检查才能确诊。”她劝女儿。
“妈,你听我说”,女儿突然严肃起来,“你记住了,家里我床头柜的下层,最里面靠右角那儿藏有一个布袋,里面装着一些钱……那是我攒的,留给你……”
猛地一阵酸楚直冲她的鼻腔。她抓住了女儿的手,“孩子,你不会有事,有妈妈在。”
第二天上午,女儿做了脑脊液检查,显示正常,确诊得的是一般性肺炎。当她把这个结果告诉女儿时,母女抱头痛哭。
回去后,她偷偷打开了女儿的床头柜,那里果然有一个小布袋,里面是13元钱,全是角票。无法阻挡的泪水再次夺眶而出。
几年后,女儿成了一名军医大学的学生,那是她真实的第一志愿。
多年来,她始终珍藏着女儿那只小布袋,那是她曾经郑重留给母亲的13元“遗产”。
每每看到它,她就会在叹息中回忆起那段“生死离别”、相依为命、刻骨铭心的经历。
伍
母亲,对她做过的好事,都说是应该的;而对那些做不到的却归罪于自已的错。
母爱,除了用伟大、无私、奉献来形容,还有那么多无奈、伤怀的遗憾,化成的一声声长长的叹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