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我家宝宝进入了“打人”的敏感期,之前没有注意,这两天周末在家陪她,发现她“打人”的现象越来越明显了。
有时,家人陪她一起玩,她会突然对着对方“啪”打一下,不只是对着身体打,甚至会出现打脸,打头,打耳光的现象,而毫无任何惧意。
有时,给她读绘本,她也会突然嘴巴来一句“打”,或者直接上手,对着绘本里的某一个东西“啪”打一下。
更甚至,有时带她出去玩,有别的小朋友想跟她一起玩,她会说“不要”,“打”这种令人差异的词汇,更甚至会出现推别的小朋友的现象。
今天,我在家陪她玩,她又突然对着我的脸使劲“啪”打了一下,气得我一个没忍住,拉起她的小手,左右各使劲打了几下,痛的她哇哇直哭。问她,妈妈打你你痛不痛?她委屈的说,痛。那你打妈妈妈妈痛不痛?她又讲,痛。可以打人吗?她说不可以。以后还打人吗?不打了。
有句话讲“打在儿身,痛在娘心”,虽说打了她,我的内心也还是很痛。一方面觉得自己没有控制好自己的脾气,对她没有耐心。另一方面,觉得孩子这个问题不是一朝一夕的,之前问题出现时我没有好好教导,现在却诉诸武力,实在是很失败的一次教育。
都说“没有不好的孩子,只有做的不好的父母”,现在想想更加愧疚。
后来我网上查了一些相关的资料和文章,才意识到原来“打人”也属于非常常见的一种幼儿行为,需要大人合理的理解和科学的引导。
一、宝宝缘何会如此喜欢打人?
一般来说,不同年龄阶段的孩子,打人的动机是不一样的,2-3岁的宝宝如果爱打人,他们的动机基本上是这几个方面:
1、这是宝宝探索世界的方式
宝宝喜欢拍人或咬人,最初是基于他们对这个未知世界的好奇探索。2岁左右的宝宝身体控制力和感觉的发育都不完善,语言表达能力更加不行,他们只能选择通过手或脚一点点与外界展开交流。
2. 这是宝宝表达自我的途径
打人是宝宝的“沟通方式”,当家长和孩子玩的时候,宝宝情绪高涨的瞬间,就喜欢用手拍打你,这只是宝宝的一种无意识动作和嬉戏。
还有,如果宝宝的需求没有得到满足,又不能用语言表达清楚,他们就会用打人来表达"我生气了,我不满意"等情绪,从而来说明自己真的很不开心。
所以,宝宝喜欢打人并非初于真的暴力,很可能这只是他们的一种情绪表达方式。2-3岁的宝宝语言能力发展还不成熟,当他们有需求或想宣泄情绪的时候,自然会选择比“说话”更容易的途径出手。
3. 这是宝宝学习成长的需要
宝宝的成长需要学习新的技能,这通常都是通过模仿开始的,“打人”的根源可能就在父母或家人的身上。2-3岁的宝宝有了一定的自我意识和模仿能力,尤其是受到身边家人的坏榜样影响时,会模仿他们的行为,很容易因为一点小事就动手,然后发生打人这种错误的行为。
二、宝宝老爱打人、屡错不改怎么办?
1. 制止孩子的“打人”行为
一定要在第一时间制止宝宝,抓住宝宝的双手,并看着宝宝的眼睛说:“打人是不对的,这样不可以哦,爸爸妈妈不喜欢打人的宝宝。”先不要问宝宝什么原因,也不要打宝宝,毕竟把宝宝打哭了,事情也许就更不好弄了。因为跟2-3岁的宝宝讲道理,完全就是鸡同鸭讲。
2.帮孩子理解自己的行为
父母首先要培养孩子的同理心,让孩子懂得换位思考和学会理解别人的感受。只有让孩子明白打人的行为会给别人带来伤害,他才会逐步调整并改善自己行为中的不当之处。
这里其实尹建莉老师在《好妈妈胜过好老师》一书中的“给板凳吹吹疼”的方式是非常科学有效的,我以后也要好好运用。
3. 教宝宝正确地表达自己
当宝宝出现了打人的行为,父母需要及时予以干预,并明确告诉她这种行为是不对的。同时,我们也要有意识地教会宝宝如何正确的表达自己,帮助他们学会与他人进行良性的互动。比如可以搂一搂,抱一抱,亲一亲,摸一摸等等。
4. 及时的沟通和鼓励是关键
在日常生活中父母要以身作则,尽量不暴躁,更加不能以暴制暴,坚决不动手。妥善的沟通和鼓励才是解决“打人”问题的关键。当宝宝情绪高涨的时候,我们要引导他们通过恰当方式宣泄。对于宝宝好的行为也要予以鼓励,让他们知道和平相处的重要性。
宝宝“打人”的行为并不可怕,这只是他们暂时还不太懂如何正确表达自己而已。只要父母给予孩子更多的爱和恰当的指导及引导,孩子就能慢慢学会控制自己的行为,并学会正确的与他人沟通和交往。
今天看到一句话,觉得特别有道理,教育孩子三分教,七分等。
面对孩子的种种表现,我们要做的是,放下焦虑,尽量不责备,抱抱她,给她时间和空间,引导孩子学习更丰富的词汇,帮助她早点度过这一敏感时期。
带娃的路上,总会遇到很多问题,尤其是对我这样的新手妈妈。在育儿的路上,依然充满了未知的挑战,愿自己可以不忘初心,痛并快乐着的享受跟女儿的一同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