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节前夕,就不时在朋友圈看到,有人发出烈士公园栀子花开的图片,并说烈士公园的栀子花好多好多、好香好香。由于发的人多了,微信朋友圈似乎都弥漫了栀子花浓郁的香味。
那些日子,我好羡慕朋友们,也好想去观赏一下,但因有事暂时离开长沙几天,只好翻来覆去在朋友圈看看栀子花,“闻闻”花香以解馋。
端午节后一回到长沙,我就迫不及待趁晚上散步的机会,去观赏公园里的栀子花。我从北门进入,沿着北门往西门的道路西行约300米,便有一种芳香扑鼻而来,然后不由自主地巡着这芳香,来到烈士纪念塔景区北面的踏步区域。
在踏步区两边路灯的照耀下,看到踏步中间约有两米宽近百米长的栀子花带拾级而上,直到山顶的烈士塔底座。我观察发现,烈士公园的栀子花的确很多,但主要集中在烈士塔区的东、西、北三个方向的踏步区域和塔座的东、西北三边。
栀子花,又名栀子、黄栀子。属于常绿灌木,枝叶繁茂,叶色四季常绿,花芳香,是重要的庭院观赏植物。是江南为常见的一种花,它有瓣、重瓣,大叶、小叶等众多品种。到了秋季就能结出橙红色的果实,不仅非常漂亮,而且不是药材,也是传统植物染的一种重要材料。
栀子开出的花朵全是纯洁的白色,洁白洁白的,没有一点杂色,它开放后芳香迷人且高贵淡雅,给人以高贵优雅的感觉。离它还在十米开外,香味扑鼻,令人心旷神怡,那香味就像很浓郁的奶油香味,却一点也不腻。
它的纯白圣洁,香味醉人,让人赏心悦目。所以,它每天都吸引无数的游客前来观赏,有的弯下腰来,用鼻子近距离闻着花香,然后不由自主地拿出手机,左拍拍,右拍拍,自然也少不了与栀子花在不再角度的合影,唯恐漏掉,流连忘返,然后发到朋友圈。
栀子花的花语很多。它既代表着坚强,也代表着永恒的爱。在烈士塔周边栽种这么多栀子花,既表达了革命烈士的英勇顽强,为了国家的利益,为了人民的利益,不惜牺牲了自己的宝贵生命,也表达了人民对烈士的崇敬和怀念之情。
栀子花的香味让人闻到便感觉身心轻盈并且远离世俗,加之栀子花开在夏季,它的花朵总是不紧不慢地开放,好像入夏的气温一样是慢慢地升高,它也是在告诉人们,炎热的夏天已经悄悄来临。从这一角度,栀子花也代表着喜悦。似乎在告慰无数的英烈,我们的国家和人民如今不仅站起来了,富起来了,而且强起来了。
古代诗人对栀子花似乎有某种偏爱,咏栀子花的诗词不少。我在网上一下就搜到几十首关于栀子或栀子花的古诗词。这里摘抄几首分享给大家。
唐代诗圣杜甫的《江头四咏·栀子》写道:“栀子比众木,人间诚未多。于身色有用,与道气伤和。红取风霜实,青看雨露柯。无情移得汝,贵在映江波。”
宋代的杨万里写的《栀子花》:“树恰人来短,花将雪样年。孤姿妍外净,幽馥暑中寒。有朵篸瓶子,无风忽鼻端。如何山谷老,只为赋山矾。”
明·薛瑄《锦城馆杂题十三首·其七·栀子》:栀子湖湘见,重看在锦城。花如梅蕊淡,香比木犀清。会取风霜实,还添药饵名。莫嫌滋味苦,利益似忠诚。
清朝的刘灏写有《咏栀子花》:“素花偏可喜,的的半临池。疑为霜裹叶,复类雪封枝。日斜光隐见,风还影全离。”
烈士公园里的栀子花属于观赏类的,开花的周期较长,有近两个月,今天我再去公园,想拍摄几张栀子花的图片配文发出,但发现好多的花已经凋谢变成暗黄色了,但也有不少花苞正含苞待放。
看到公园里的栀子花,又让我想起小时候在老家看到的栀子花。我们叫它黄栀子,有些长在山冈上,有些生在田墈上,东一株,西一蔸,不像公园人工栽培得这样密集。
夏天开着洁白的花,到了秋天就结出橘黄的果子,我在扯猪草或放牛的时候把果子采回家铺在二楼的晒台上晒干,然后卖到供销社,有时也能挣上几角零用钱。
不过,那时候我却没能感到栀子花的高洁,只觉得它很生长的环境好像与我们一样艰苦,但它很顽强。山冈上的也好,田墈上的也好,不管是被砍了,还是被野火烧了,次年都会长出新苗来,而且照样开花结果。真是“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