丰顺老家有亲朋好友,汤坑县城还有那纵横交错的老街,老街里有少年时生活最真的记忆。汤坑的老街路是何时形成的?我无从考究,但这些老街路两旁的房子都显出年代久远的样子,应该有过百年历史了吧。基本相同的结构样式,相同的灰白色基调,门廊用红色的圆柱相连,走进其中,仿佛突然间有了迷失在民国年代的忧伤了。
我八九十年代曾经在汤坑东二市老街生活了几年,老街路以及里面的大小巷子我都走得挺熟的。我想在县城能称得上是老街路的不多,应该是汤坑路、五一路和西市路范围内的东二市、米街、布街、关爷前、石碑街、东横街等街道吧,街道宽度也是有限得很,大的也就是5、6米吧,对了,还有一条叫大东门街的,其实也大不到哪去,两辆车对头时,都得非常小心,而除了后营角,其他小巷子我都想不起它叫什么名字。街道之间纵横交错,很像是龟背上的纹路,有个关于老街路的俗语叫:“汤坑街行来行去关爷前”。街道以水泥路面铺砌而成,街道两侧店面多为两层,底层店铺,二层居住生活,门面多为连开门,宽窄不等,入内则深邃,前店后库,前通街,后通巷。店铺以经营衣服鞋帽、日常用品、五金杂货、海鲜干货、早餐小点居多。
县城的老街虽然在现在看上去有点冷清,但它总有过辉煌,是丰顺人曾经捧为日月,趋之若鹜的地方。以前的丰顺各乡镇人,想要解解嘴馋,或想购些称心的物品,必须去县城里的老街,才能基本上想要什么,便能买到什么。女人们到县城就忙了,年纪大点的想给家里的心肝宝贝添置新衣或买些玩具,年轻的姑娘更是在衣服摊店里左比右比,常常弄得眼花缭乱。当然,有些人去县城不是想购买啥物品,但他们就是想上街去走走,觉得都是一种荣耀。平时在乡下走的是砂石泥路,看到的不是田地庄稼,便是低矮的泥土屋,只有去县城里,去到那四通八达、川流不息的大街上,听店主和小贩们热情的吆喝声,看店内琳琅满目的货物,还有诱人的香味不断飘出,方才觉得此生没有白活。
到了春节前,乡下人都到县城来购买年货,街道上人山人海,处处人头攒动,各色店面里人声鼎沸,腿短的人都很难看齐所售的商品,无论走到哪个街道,都是如此的喧嚣热闹,鲜艳夺目的衣裳、琳琅满目的日用品让人目不睱接。天渐渐的暗了下来,店家收拾妥当后,数着一天的收入,带着一身倦意关上店门。
夜幕降临,老街夜市风味小吃又是另一道风景,和往常一样,夜宵档主自带的发着这样或那样光的灯也融进了这喧闹的老街之中,而此时也正是这个老街夜市最繁华、最热闹的时候。东二市的生滚粥,有皮蛋瘦肉、虾、黄鳝、鱼生等口味的;关爷前的炒牛肉粄、炒石螺、炒牛百叶…呜呜的风鼓把火苗高高的吹起,爆炒的香味弥漫在空气中;米街口的粄汤档,“加牛肉…加肉丸…加豆干角…别放香菜…”夹杂着的喊叫中冒着蒜蓉香味的大碗粄汤一碗接一碗地呈给顾客;东横街里的煎薯粄,靓女正沾着白醋笑眯眯地往红唇送……吃的、喝的、说的、笑的连成了一片,跳跃的火苗把老街夜市的气氛推向了高潮。
从老街的夜宵档前经过,不知哪家的辣椒炒石螺会让你毫不掩饰的打上几个喷嚏,顿感到肚子“咕咕”作响,邀上几个好友,叫几瓶啤酒,点几味地道小菜,坐下来什么也不去想,迎着街口夜风美美的喝上几口,那感觉才叫爽。从古至今谈天说地,可以谈工作,谈婚姻,谈过去,谈未来…都是好友,就算是喝趴下了也不必有什么顾忌。酒过三巡可以体会古人把酒问青天的豪情!一醉解千愁的悲壮!
对于久居现代都市,每天穿梭于钢筋水泥的丰顺游子来讲,回到汤坑老街路走一走,不啻于品饮一坛陈年老酒,让人回味悠长。如今汤坑新世纪新城的繁华,冲淡了老街的妆容,商场现代的霓虹遮盖了老街的昔日光影。
此刻心里突然冒出一个疑问:汤城老街路还能“老”多久?我想汤城老街路的魅力,就在于它从古老走到今天,又将今天变成了古老。或许一切故事的末尾都会变成我们手中的酒杯,端的起,却放不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