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餐饮企业店长A在18年初得到公司大会小会的表扬,因为他在17年年底的营业额预估计划(18年的目标)很富有"经营勇气"。A事先揣测了老板气势如虹的发展决心,特意将营业额的计划做得很高。而同样身为店长的B(与A同等规模)却因自己销售额预估做的比较保守,而在18年年初遭到了上级的批评。并被命令提高销售额预估,于是B也将计划稍微提高了一点。
18年实际业绩出来后,A却受到了上级的批评,因为他没能按照计划实现自己雄心勃勃的销售业绩;而B却受到了称赞,因为他超额完成了"提升"过的计划。
其实许多餐饮企业的计划流程、预算(支出)流程差不多都是这样的。有的公司甚至耗巨资请来第三方公司对各店的销售计划、支出预算做科学的分析,以得出其是否客观合理的结论。
我不知道这样的公司能否预测出:19年某店门口是否要修地铁?是否周边要开两家以上的竞争对手的店?是否会发生几起突发事件?客人喜好可能的变化?等等!难道这些与销售、与支出没关系吗?
所谓计划、预算需要客观对待:
1,预算意义上的计划,其作用就是粗略的预期。
2,在特定领域:如资金流、投资方向,作为一个计划是必要的。
3,计划不应成为衡量店面业绩、考核评价的尺度。
4,上年、上个月的同期数据以及同企业或同行业的即时数据更有参考价值,因为这是事实与事实的比较。
5,做复杂的计划需要耗费一线人员大量的时间、精力,有这时间精力应该更多的投入到抓细节、盯现场上。
6,一整年要做的事情是无法在几个星期内就能完全预估出来的。
7,正确的做法是给一个大目标做一个简单易行的计划,比如一年需要完成多少净利。以及完成了咋办?完不成咋办?
剩下的就是大胆创新,坚定的加油干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