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两天,写了篇标债出发的文章,然后有最近关注的读者在后台留言。
我们也不知道别人的出发点是什么,然后张口就来。
关于这个“词”,我们站在最一线的角度,结合平时了解到的一些最真实的信息,聊一下我们的亲身体会和感受,本文的内容在互联网应该是很难看到的。
城投的还款能力不一定强,但它的还款意愿往往都是被逼无奈的非常强烈,不能违约。
比如我们这边跟Q某某平台公司高层很熟,朋友也成功上岸了,离职了,去了更好的地方发展。朋友离职后,我们私下聊时,他的原话:平台公司在公开市场发的债必须还,向小散户借的定融的钱也是必须还,当然公开市场发的债肯定是最优先还的,不还的后果最严重。定融的钱如果敢赖账不还,小老百姓往您门口一坐,那影响就太恶劣,平台公司不是HN村镇银行,平台公司借的钱大部分也是被地方上拿去用了。
还有个案例,跟我们这边比较熟的Z某市某水务平台总监,他们那边通过各种努力也发出了一只7个亿标债,到了还的时候,刚开始觉得仅靠自己的话压力大,但在到期之前,平台公司领导和市上的领导,上上下下都在为了还那笔债,做资金归集,保证去按时还款,还款意愿也非常强,最后按时还了,如果只靠平台公司自己,那肯定有难度,但市上领导上上下下都非常重视,又帮着去协调资金,操作起来就容易多了。
第三个案例是近期J某县级市的一个案例,它有一笔20亿的信托非标资金今年要到期,刚开始时,C某市答应拨款18-20亿的财政资金给当地还这笔信托贷款,但后来,C某市说不给了,让J某市自己想办法去解决。没办法啊,为了活命,地方上的领导就跑去找市领导求助,市领导又跑去给市金融办的领导提前打招呼,然后地方上一口气同时发出了6只定融,然后把募集的资金拿去还信托贷款,在这种情况下,你普通人去举报也没用,市金融办的人知道这个事。如果您不给它开个口子,它县级市的信托贷款违约了,它会影响整个市的融资环境和声誉,在谁轻谁重上,地方上也会有取舍。在选择是要保命还是要保合规方面,肯定是先要保命,如果命都没了,还拿合规干啥啊。而且合不合规也是某某说了算了,解释权在他们手中。
很多时候在遇到困难时,很难有完美的解决方案,能把最主要矛盾给他解决了就不错了,至于次要矛盾,能缓则缓。您看最近跑去HN村镇银行喝汤的,当地也是优先解决主要矛盾。这么一操作,该地没到期的信托贷款也很难违约,用时间换空间。
第四个案例是去年年底和今年年初时,有帮人跑去某个地方搞定融,募集了2个亿左右,然后被人举报了,然后市金融办的直接跑上门叫停了募集,而且还要求平台把钱退还给投资人。结果到了最后,那个事情也是不了了之,也没退款,到现在就更不可能退了。
通过以上几个一线最真实的案例,我们认为各个地方上的还款意愿还是非常强烈的,为了保金融信誉不违约,各个地方都是拼了,很多时候也是被逼无奈的,而且有平台公司为了融资,公司董监高都被逼无奈的签下了个人连带责任担保。
大的方向上,各个地方都还在搞城市化进程,都还需要发展,要发展就要适当地融资,要融资就要保金融信誉,要保金融信誉就要按时把前面到期的钱还了,如果不兑付,哪怕是非标违约,短期内都会影响一个市的融资环境,如果是标债,短期内就会直接影响一个省的融资环境,而且平台公司董事长,一般都有行政级别的,市级平台董事长一般是可以直接找市级领导,平台跟地方上捆绑的非常深,分析任何事情都需要讲逻辑的。
如果自己不看好,就要说出不看好的逻辑在哪里,不能因为自己在其它地方踩雷了,然后就空口无凭地乱放炮。
我们也是把在一线了解到的一些信息反馈给读者。一句话: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不当家不知道柴米油盐贵。
我是大佛,持证理财规划师,拥有基金从业资格、证券从业资格,著有《投资理财实战:财商思维与资产组合配置策略》一书,财经专栏作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