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世人亲切地成为“流皇叔”的刘备,对于他的认知,大多数人是源于《三国演义》。而《三国演义》是一本小说,很多张冠李戴、移花接木的事件。在《三国演义》里,刘备是个“仁义”有余,而“谋略不足”,躲在诸葛亮背后的汉王。《三国演义》严重拉高了诸葛亮的才能,拉低了刘备的军事能力。史书《三国志》记载,像火烧博望坡、夺汉中斩妙才、以少胜多取巴蜀都是刘备亲自挥军的战役。如果说对手刘璋是个软茬,夏侯惇、夏侯渊、曹操这些对手够强硬了吧,刘备都能取胜,可见刘备的军事才能不容小觑。真实的刘备比小说里的要强得多。
《三国志》是这么评价刘备的:先主不甚乐读书,喜狗马、音乐、美衣服。身长七尺五寸,垂手下膝,顾自见其耳。少语言,善下人,喜怒不形于色。好交结豪侠,年少争附之。中山大商张世平、苏双等赀累千金,贩马周旋于涿郡,见而异之,乃多与之金财。从小就有雄心壮志——“吾必当乘此羽葆盖车”,而且血气方刚(鞭打督邮,怒吼刘琮)。
刘备的成功
刘备的成功绝非像《三国演义》里说的,主要靠一批文武能人的扶持,我倒觉得刘皇叔是最有资格当帝王的人。是他成就了诸葛亮、庞统、法正、关羽、张飞、赵云黄忠等谋士武将。看看他们跟刘皇叔之前的境遇和跟了刘皇叔后的境遇,一目了然。没有曹操、孙权有官家的靠山,刘皇叔以贩履织席起家。从刘关张三兄弟慢慢扩充到几十万大军;从没有一分疆土,慢慢拓张到占据三分之一国土。刘备的起步比曹孙艰难得多,刘皇叔得到的帝位更有说服力。事实告诉我们:只要有能力,没靠山,一样也能做出一番大事。
刘备从小就有雄心壮志——“先主少时,与宗中诸小儿于树下戏,言:‘吾必当乘此羽葆盖车。’”可见,那些干出一番惊天动地之人,从小就会立壮志,说明这是他的本性使然。所以,那些能在某个领域取得重大成功的人,必然是对于这个行业深入骨髓的热爱。唯有不计较得失,全身心投入的热爱,才能达到那样的高度。
刘备从小就好交杰豪侠,年轻人都争先攀附他。为人处事,“少语言,善下人,喜怒不形于色。好交结豪侠,年少争附之。中山大商张世平、苏双等赀累千金,贩马周旋于涿郡,见而异之,乃多与之金财 ”,甚至“客不忍刺,语之而去。其得人心如此。”有这样的人格魅力,难怪诸葛亮、法正、关羽、张飞、赵云等谋士武将忠心耿耿地跟着他。所以,刘皇叔当君王而不是诸葛亮、关羽,显然更合适,更能成就霸业。可见,很多偶然性的事其实存在着必然。当一个管理者不一定要面面俱到,但一定要有在这个位置该有的品性。就像很会做生意的商人,突然让他做市委书记。他肯定做不好,除非他弄明白作为市委书记应具备怎样的品性。
刘备还有一个非常好的品质,助他登上汉王的终极品质——能忍、顽强。在他还没有疆土,就是一只任人宰割的羔羊,被各方诸侯驱赶追杀,妻儿被俘,多次寄人篱下。立志不坚的人可能早已崩溃。刘皇叔能忍辱负重,一步步扭转乾坤。刘皇叔告诉我们,暂时的败不是败,只有放弃了,那才是真的败了。上天是公平的,他会给你机会。你看不到,是因为你的能力还不够。当你的能力越来越强,你会看到越来越多的机会。
刘备的失败
刘备的失败,最大的敌人是时间,正如魏国、吴国最终败给了时间。三国的失败告诉我们,不要轻易浪费机会,不然时间会给我们惨痛的教训。如果刘备、诸葛亮多活几年,就可以平定魏国、吴国。如果曹操或曹丕多活几年,就可以平定蜀国、吴国。如果孙策、周瑜多活几年…….珍惜眼下的时间,为自己少留点遗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