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美若黎明
物理学告诉我们,时间,是物质的运动、变化的持续性、顺序性的表现,是一个一维概念。从社会历史的角度思考,时间体现为从古至今的线性延续,时期为某一个人为划定的时代,时刻为线性中的一个节点;从个人发展的角度思考,时间体现为从生到死的回忆片段,时期为心理发展的阶段,时刻为意识中凝聚点……
阅历有限,我们先从个人的角度谈谈,并且时间节点控制在童年至青年,以后再补充。
为什么在童年时,我们对于时间流逝的感受会比较慢,而进入成年,以至中年、老年,会明显地感受到时间流逝的加速?
一个孩子,Ta的记忆伊始于大脑自觉,即意识到自我的存在,我们暂且把它当成一个节点。面对时间的线性延续,ta向后看,时间的回忆积累从大脑自觉开始,比如一个孩子10岁,他的记忆的碎片大约开始于5岁,那么其个体的时间意识积累有5年。在这五年内,他的阅历不足,没有过多的经历过生老病死,并且欲望的属性主要为生理,因而对于时间的变化所带来的空间变化较为不明显。
Ta成长了。到了青春期,ta在其生活环境里更多地遇见了差异,无论是在学习成绩、还是在家庭条件等——这种差异所带来相对空间,刺激到了心理,从而意识到时间的价值差异化流逝。要升学,Ta的欲望也渐渐地转向社会所赋予的世俗意义。在这其中,面对多元的价值观,以及自我意义的探索,Ta又在差异中感受到了时间流逝。
进入青年时期,这种世俗意义的追求便是最大的差异源,即为时间流逝的内在加速器。如今互联网时代,更是让人将意识集中在世俗的追求,心,似乎更容易被一种大众规定的意义所裹挟。信息的传播快了,使附带物质财富的人越上了我们的视角的可能性变得更大,成名所招致的个体生活也被过度放大、强调、甚至被神化——殊不知,人人都有自己的生命节奏,有一个他必须要面对的“世界”,把视角放在某某名人的光环所附带的意义,并且趋之若鹜,使得欲望的加速度加快了。空间视觉上的世俗追求,让我们暂时对时间的流逝麻木了,然后走着走着到达某一个节点,惊叹——啊!时间怎么流逝得那么快,我内心真正赋予生命的意义还没实现呢!
相比于童年,Ta也许会经历亲人生老病死所带来的时间滞后感;Ta过去所拥有友谊也会渐行渐远,因而感受到其所带来的遗失感;Ta越来越强烈地感受到多元社会对个人追求所带来迷失感……这些,都使变化加快,让人对时间的流逝更为觉得飞快。
先写这,以后再来补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