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重声明: 原创首发 文责自负 】
终于找了个时间,去影院看了最近大火的电影《长安三万里》。虽然之前有关该电影的宣传文案及视频非常多,但自己亲身体验真的不同。长达近三个小时的时长,依然给我一种意犹未尽的感觉。精美逼真的画面,极富感染力的配音,无不令人着迷。必须为我们有如此优秀的国漫电影而击掌叫绝。
电影为我们讲述了以前我不甚了解的高适与李白之间深厚友谊的故事,还有特定时代下,诗人们跌宕起伏的一生。
虽说影院里的空调温度挺低,但我却感觉热血沸腾,心中有一股激流在涌动。要说观后感,还真是很多。
古诗词,就是刻在每个中国人血脉中的文化基因。
因为适逢暑假,影院里观影的小朋友特别多,很多都是家长带着孩子一家人来看的。每当银幕上我们熟悉的诗词被诵及时,观众席上一声声稚嫩的声音,也随即跟着响起,令人特别感动。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等等。这些我们耳熟能详的诗句,在我们幼年时,或许曾伴随我们进入甜蜜的梦乡,或许曾给我们带来一段美好的晨读时光。
它们,就像刻在中国人血脉中的文化基因,从来不需要刻意想起,却一直不曾离去。它们,犹如一颗发芽的种子,深深地根植于我们的内心。
它们,能让我们感性的生活于天地间。即使日子困顿不堪,只要有诗词相伴,依然可以拥有心灵的桃花源。
这种文化的烙印,即使历经岁月的风霜,依然难掩其绝代的风华。因为有它们的陪伴,我们的人生底色,不至于那么单调乏味,显得愈加丰富多彩。
电影中,一首《将进酒》将李白带入了生命中的高潮,也带我们进入了电影的高潮部分。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
奔流到海不复回。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
朝如青丝暮成雪。
此刻,仙鹤载着众诗人遨翔于天际。我的心,也跟随着在高天遨游。这是多么神奇而浪漫的心灵之旅啊。
只有文化自信的大唐,才能培育出如此众多的诗人。
盛唐时期,多少繁华令世人瞩目。那气势恢宏的长安,显得是金碧辉煌;那温柔富贵的扬州,端的是歌舞升平。
老百姓们生活富足,自然也有了空闲来满足精神文化的需求。所以,那个时代,上至达官贵人,下至贩夫走卒,人人会写诗。流连诗书,也是一种稀松平常的现象。
所以说,国力的强盛,才能滋生出文化的强势与自信;才能有如此大批的诗人,闪耀如天上的群星。即便历经千年,依然熠熠生辉。
李白、杜甫、王维、高适,这些顶级大咖就不用说了。贺知章、岑参、常建、张旭、崔宗之等等,他们也都曾给我们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诗作。只有开放包容的时代,才能让诗歌如百花园中的繁花,闪耀一团锦绣。
而经历了安史之乱后的唐朝,国力逐渐走向衰弱。那种豪迈自信的诗风,也逐渐沉沦。属于一个时代的风光不再,诗的产出更是明显减少。
所以说,诗歌与一个时代的命运是紧密关联的。诗在,书在,长安就在!
年少时只停留在诗词的美,长大后方懂得,那就是真实的人生。
辛弃疾曾如是说:“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
年少时,我们曾经抑扬顿挫的背诵过许多诗词名句,我们也曾被悠扬的韵律和美好的文字所打动。但我们那时候对诗词的体验,至多也只是停留在华美的句子表面,其中所蕴含的人生真意,又能领悟多少呢?
就拿李白的这首《早发白帝城》来说说吧。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那时候,我以为,这就是对于景物的描写,沿用了李白一以贯之的夸张手法,说明船行速度的快。一日之间可以逾越千里,真是够刺激的。
长大后,了解了这首诗的创作背景时,才知道李白在经历了人生冰火两重天的煎熬时,所发出的深深感慨。
李白年轻时,也曾拥有一腔抱负,意图大展宏图,报效朝廷。当被唐玄宗封为翰林学士时,欣喜欲狂,“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他以为,实现政治理想的机会终于来了。
谁知道,唐玄宗只是把他用作游玩时的陪侍,在他和杨玉环风花雪月之时,作点诗聊做点缀而已。这与李白当初的设想完全不一样呀,于是他愤而辞职,继续游山玩水。所以,他的玩乐,其实也是一种无奈,并非完全来自于本心。
及至晚年,被永王李璘再三相邀,他以为,这回终于遇到了懂自己的知音,所以,再一次欣欣然赴任去了。正因为他的太天真,才看不透永王的别有用心,被冠以谋逆之罪,以至于差点遭致杀身之祸。
在高适和郭子仪的帮助下,终有了大赦放还的机会。此刻,再来读这句,“轻舟已过万重山”,方能理解李白这种经历九死一生,欣喜若狂的心情。看到电影的画面中,李白乘着小舟奔赴那轮圆月的场景,不禁令人唏嘘。人生纵有千般不堪,万里归来,依然持有一颗少年心,最是弥足珍贵。
我们读诗词,更是在品读人生。
成功从来不能被定义,只要足够努力,每个人都能到达心中的长安。
李白的才华,千百年来,仅此一人而已。所以,他也被誉为“诗仙”,是我们不可模仿的高度。他犹如一颗耀眼的明星,纵历经千年,依然不减光芒。
高适就不同了。他虽然出生于官宦世家,但到他这一代时,已经家道中落,无人关注。但无论处在什么样的境地,高适的心中,永远燃烧着一团火。他渴望报效朝廷,实现自己的凌云壮志。
只可惜,现实一次又一次的让他碰壁。没有机会参加科考,干谒权贵又得不到欣赏,命运之神似乎并不怎么青睐他。要是放在普通人身上,恐怕早已放弃了理想。高适不是没有过彷徨和失落,但在短暂的停顿之后,他还是会坚定不移的在修炼自我的路上走下去。
他学文。虽然天资不是那么聪颖,捧起书来就会觉得文字像蝌蚪一样游动,但还是坚持了下来。不知不觉间,竟似打通了任督二脉,也能作出“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之类的绝妙佳句。
他习武。将一把祖传的高家枪舞得出神入化,无人可近身。而跟随李白学得的相扑之术,也在日后的关键时刻,发挥了出其不意的效果。
虽然年轻时没有任何耀眼之处,但经过岁月的沉淀,他俨然成了大器晚成的典范。年过50的他,终于被封为封疆大吏。在与强敌对决时,他临危不乱,有勇有谋,也为自己的人生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相比于李白,我更欣赏高适。因为,他就像我们这些普通人,只要不放弃梦想,不停歇的走在修行的路上,最终总能绽放自己的光华。
成功从来不能被定义,只要足够努力,每个人都能到达心中的长安。
一部好电影,强烈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