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教养,就是不让别人难堪,就是要用心体察别人难言的心思,而后真诚地化解对方的难堪。用智慧去了解他人心意,用真诚与善良之心与他人交往。
1.至于教育孩子,一定要让他知道为什么这个行为不能做,不可以为了偷懒、怕麻烦或没有时间,而直接命令他不能做。教育孩子不是奴役孩子,孩子若不知道不能做的理由,他会把它解释成:“你在,我不做;你不在,我就做。”因为是你不让我做,你不在我当然可以做,这样就失去教育的目的了。
2.我在老师的文字中,看到您的父母亲有两点很值得大家学习的观念,一是对于“不能”的坚持,另一是对于“可以”的慈爱。父母因为要进行对孩子的“责任教育”,必须不短视近利,清楚地辨别哪些是“不能不做的事”;但父母也都疼爱孩子,对于身负压力的孩子,也要提供不影响责任而“可以”通融的选择,并为孩子说明其中的优点。
3.学习陈腔不是错,把陈腔唱成滥调就是问题。
4.劳动是教育孩子品德很好的方式,不流汗、不懂得吃苦就不懂得珍惜,空有动机,没有纪律,没有毅力去完成,也是枉然。
5.几米说得好:“一颗苹果被虫咬了一口,人会说:真可惜,好苹果变成烂苹果了;一颗苹果被人咬了一口,虫会说:它还是一颗好苹果。”所以不要用你四十岁的世故去看他五岁的天真,只要克制你自己,不去常常给他泼冷水,孩子的创意是你拦不住的,因为好奇是动物的本性,而人是动物。
6.吾人读书上课,无所谓性情近与不近,无所谓有无兴趣。读书上课就是纪律,越是自己不喜欢的学科,越要加倍鞭策自己努力钻研。克制自己欲望的这一套功夫,要从小时候开始锻炼。读书求学,自有一条正路可循,由不得自己任性。梁启超先生所倡导趣味之说,是对有志研究学问的人士说教,不是对读书求学的青年致辞。(梁实秋)
7.我个人很赞成梁实秋先生所说的“读书是纪律”。事实上,父母给孩子最好的礼物就是纪律。纪律是成功之本,生活有纪律,身体会健康;学习有纪律,效果会事半功倍;做事有纪律,事业会成功。所以他解释梁启超先生所倡导的兴趣之说,是对有志研究学问的人士而言,不是对读书求学青年的致辞,这一点我是同意的,兴趣不可用来作为逃避责任之借口。
8.教养孩子最简单的方法,就是从小把规矩订好,超越规矩绝对不容许,在规矩之内则请让他自由发展,不要管太多。
9.基于自己的经验,我很反对父母在孩子还小的时候,只因为看到能力的一线曙光,就帮他们决定了人生的方向。长大一点的决定才是自愿,如果真的有天分,身心都成熟之后再训练,应该也不迟吧!
10.真正的艺术家是有涵养的人,他们多是饱经历练,见过大风大浪,从世事的瞬间变动中得悟心绪的定性,要修炼到这样的地步,才可能创造出好作品。艺术是心灵的自我极限追求,不是只在意这幅画卖了多少钱,如果没有内在美做基础,所有的优雅举止和精湛艺术都不能使人的精神得以升华。
11.纪律是教养中最重要的一环,没有纪律的孩子不能好好学习;阅读是好事,但是纪律优先,不可以因为做好事就不守规矩。我们家的孩子以前常有这样的经验,书看到一半,就要去赶校车了,或是要去做些预先设定要做的事,这时我母亲都会说:“书没有脚,它不会跑掉,你回来的时候,它还会在那里,你再继续看就是了。”而我父亲会说:“你先把要做的事做掉,就可以全心全意享受你的好书。”他们都鼓励我们阅读,但也都强调责任和纪律的重要性。
12.不是喜欢的、好的事情都可以无止境地做,要顾虑到别人的感觉,也要看自己有没有尽到本分。
13.父母一定要分清楚,“任性”不是“个性”,孩子的这种行为是父母娇纵的结果,是爱之反而害之,因为进入社会后,没有人会容忍这种态度。父母一定要教孩子以责任优先,没有人喜欢不负责任的人,当你接下这份工作时,你就给了对方你会尽责的保证,不好好做就是失信,是食言而肥。一个没有诚信的人是交不到朋友的,人生的路很长,孩子一定要有志同道合的好朋友,人生才会过得愉快,事业才会成功,而这必须从小培养。
14.人一生没有十全十美,所以常要做一些不喜欢但是不得不做的事,这种不喜欢但非做不可的事叫“责任”。人必须先尽了责任,才可以享受权利,也是先尽了义务,才可以享受自由。
15.人生的快乐不在于做你喜欢做的事,而在于喜欢你不得不做的事。孩子的竞争力其实包括学习力、耐挫力和毅力,而后面支撑的钢骨叫“纪律”。这一点需要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耳提面命地再三嘱咐。
16.阅读的成效不能用读了几本来计算,它就像一个人的心智,不是量的问题,而是质的问题。台湾目前的过度量化已破坏了教育的本质,读书的目的是变化气质,所谓“腹有诗书气自华”,读了书,谈吐、风度会不一样。父母若不确定自己带领孩子阅读的方法对不对,只要观察一下,孩子在经过了一个暑假的阅读后,谈吐有没有忽然变得不同,便可以知道他的书有没有读进去。
17.常有人问:你家那么多书,你怎么记得?我很惊讶,阅读并不是要记得每一本书巨细靡遗的内容,而是看完后,它能增加你对某件事的了解,拓广你的视野,或能使你反思过去的行为是否恰当。你必须消化它的内容,使新知与你的旧知连接起来,这份知识才是你的。
18.记忆近似建筑艺术,因为借由不断练习,读者得以按自我品味建立私人豪宅,装潢以各种珍宝,深刻又笃定地宣告自己对所选文本的拥有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