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小学数学第一册“一图四式”练习
一
韩楷楷这种题一错一大把。我把她找来,让她说3句话给我听:“一共有几个圆?白圆有几个?黑圆呢?”她看了半天:“嗯……一共……嗯……一共有8个。白圆有7个。黑圆有1个。”“那算式怎么列?”“嗯……”她想了又想:“8-7=1。”“对啊!如果7-1=6,白圆又不是6个啊?!”然并卵,后面接着错。
这次我不问了,让她自己说。她皱着眉头,张嘴就来:“白星星有5颗,黑星星有3颗,嗯……嗯……”“是从5颗白星星里去掉3颗黑星星吗?”“不是。”“那如果剩下3颗黑星星,是不是把5颗白星星去掉了?”“是。”“那是把5颗白星星从几颗里面去掉?”她不吭声,思维又卡住了。我深吸一口气-------不能火!不能火!一火这姑娘更不会了。坐我前面的洪静武一脸不屑地说:“8哎!”我狠狠瞪他一眼,他赶紧把脖子缩了回去。
我继续问韩楷楷:“比如说,有一天江老师请你和其他9个小朋友上来排队,一共有10个人。男生有6人,女生有几人啊?”“江老师怎么让小朋友们演示的啊?”韩楷楷明显对那天的排队印象深刻,脱口而出:“江老师把6个男生推走了,去掉了。”“对呀,那是6个男生本来是不是和你们女生在一起的,是从你们的总人数里被江老师去掉的呀?”她头直点。“所以减法都是从总数里去掉一部分的,是不是?”我特意把“总数”这两个字讲的很重。
“好。回到这题,要求剩下几颗黑星星,要把5颗白星星从多少里面去掉呢?”“8个。”“为什么?”“因为8个是总数。”“对了!你把3句话讲一遍给我听。”“一共有8颗星星,白星星有5颗,黑星星有3颗。”“列式?”“8-5=3。”
二
韩楷楷是个“昨天教了今天忘,今天教了明天忘”而且数感很差的孩子。没办法,有的东西真的是天生的。有的孩子数感就是好。有的孩子数感就差一点儿。有时候你刷十张卷子抵不上人家做十道题。碰到这种数感差的娃,不要说亲妈,老师真的会教得一头恼火。一头恼火的时候我总会把就到嘴边的那句话咽回去——减法,总数放在最前面。这句话还没到说的时候。这句话贸然告诉韩楷楷对她一点帮助也没有。她会就此依赖这句话,考卷上会有一个好看一点的分数。但对她理解图意、算式含义,半点益处也没有。我宁愿每天教她教得百爪挠心,恨不得一头撞死,也要逼她会说那3句话——一共有()个,左边有()个,右边有()个。
长路漫漫,“投机取巧”迟早会栽跟头。
三
同样的。有大括线的问题千万不要告诉孩子“问号在下面这题就用加法。问号在上面这题就用减法。”那碰到这种题怎么办?
所以不能这么说。或者告诉孩子“大括线和问号在一起,这题就用加法。大括线和数字在一起,这题就用减法。”是的。这是一种“立竿见影”“考试得高分”的所谓“技巧”。对于数感差的娃,我给逼急了考试前也会把这个技巧传授给他们。但我心里很清楚,这绝对是“旁门左道”,对孩子的数学思维没有一点儿好处——就连教师用书上,都明确写明“教师在做全课小结时不要这样说,不允许这样说。”
这两个所谓的“技巧”,用不了多久孩子就忘了,该不会做的题仍然不会做。所以最重要的仍是说好那6句话——左边有()个,右边有()个,一共有几个?(2个条件+1个问题)要求“一共有几个?”,只要把左边和右边的合起来,用加法。(问题+思路+方法)费一点口水,锻炼了思维。有些“捷径”不能走,走着走着就变成了死路。
TIPS:1、最近学习的一图四式(一幅图写出两道加法和两道减法算式)中,包括前面学习的减法,孩子易错的根本在于抓不住“减法,总数放在最前面”。2、有大括线的问题,确实“大括线和问号在一起,这题就用加法。大括线和数字在一起,这题就用减法。”3、但是!理解了图意和题意的小朋友,上课总结时,我们发现“减法,总数放在最前面”,TA秒懂却不需要依赖这句话。“大括线和问号在一起,这题就用加法。大括线和数字在一起,这题就用减法。”懂的孩子知道“大括线和问号在一起”,是在问“一共有多少”,所以用加法。“大括线和数字在一起”,是把“总数”告诉了我们,求其中一部分,所以用减法。TA很理解,所以也用不着知道这两句话。所以,咱们还是老老实实操练好那3句话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