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夜忆舍弟
作者:唐.杜甫 译析:石宏博
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
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
译:
戍楼上响起禁止通行的鼓声,秋季的边境传来孤雁的鸣响。今天是白露节更怀念家里人,还是觉得家乡的月亮更明亮。
虽有兄弟但都离散,家里的旧宅也已经被毁掉,已经无法打听到他们的生死。寄的书信也一直送不到他们的手上,这是因为天下依旧战乱不止。
注:
舍弟:家弟。杜甫有四弟:杜颍、杜观、杜丰、杜占。
戍鼓:戍楼上用以报时或告警的鼓声。
断人行:指鼓声响起后,就开始宵禁。
边秋:秋天边远的地方,此指秦州。
一雁:孤雁。
无家:杜甫在洛阳附近的老宅已毁于安史之乱。
长(chang1):一直。
不达:收不到。
未休兵:此时叛将史思明正与唐将李光弼激战。
析:
这首诗为咏怀之诗。首联和颔联写景,写出了战争的到来和天涯孤雁与故乡的明月。颈联和尾联在此基础上写兄弟因战乱而离散,居无定处,查无音信,让人非常惦念。这种思念之情十分深沉、浓烈,饱含凄苦,让人为之动容。
战争分为正义的战争与非正义的战争。正义的战争是矫正人类社会不公正秩序的最后一种手段,比如陈胜,吴广,今举大义是死,这里面的大义,就是反对暴秦的贪得无厌,横征暴敛,民不聊生。征者,正也,正义战争的结果,是赏善罚恶,让天下得以在一个公正的秩序里面运行,让天下的黎民百姓与社会上层建筑,有一个好的出路。值得注意的是,正义的战争不一定总是胜利,其道路往往是充满坎坷与艰辛的,比如,从1919年反帝反封建开始,到1949年,这30年里面的艰辛与坎坷,充满了血和泪,充满了苦难与辉煌。
还有一种就是非正义的战争,完全为了满足领导者的私欲,视天下黎民的性命与不顾,小民似韭,割复长,这种战争是非道的战争,其掀起者与参与者一定会得到历史与人民的惩罚。
杜甫面对的这场战争,就是安禄山与史思明掀起的一场非正义的战争。虽然这是历史的一种进程,但是这种非正义的战争的掀起者与参与者,往往都是非常贪婪,愚蠢的人。这种人,所谓德不配位吧,可是在生活当中,往往又很常见,可能是特定历史时期的特定现象吧,没有修养的人,面对利益,把持不住自己立身立命的根本,身死人手,或为终身之囚,为天下笑,这也是正常的逻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