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创业还是工作?留下,还是回家?
从今天开始,我正式的成为1.4亿自由职业者的一员了。
昨天一位网友看了我的公众号,下午就打了个电话,试图劝阻我留在公司,
并举例了一系列看到身边朋友失败的例子。
很感谢朋友的好意,我也确信他的确是在为我好。
几年前我写过一篇10w+的文章,《年轻人,该留在大城市,还是回老家?》
回老家的人,会真心的劝在大城市的年轻人回来,因为身边回家的人太多,他们的理由万万千千,而且他们一定有着诸多共鸣,认为自己看透了大城市的生活。
而如果你留在城市里,留下的人,也同样会劝你留下,他们也能列出数条有理有据的理由。
他们看到身边所有的痛苦和快乐也都是真实的。他们也都是在真心劝你。
同样的逻辑,职场人和创业者对于同一个项目的看法也完全不同。
比如最近我在筹备的电商:
职场的朋友会说:
“现在电商太卷了,实在不好做。”
但如果听听在创业中的朋友的建议,他们会说:
“小市场从来不内卷,内卷意味着市场足够大,而且,电商这个行业只是看起来卷而已。”
是的,内卷更意味着行业已经建立了健全的服务、营销体系,到了行业大洗牌的时候了。
电商也已经过了野蛮生长,花大价钱试错的年代,完全可以遵循现有的体系和方法论做出结果。
同样的事物,身处不同环境的人得出的结论大相径庭。
如果从前问我:
“年轻人该留在大城市,还是回老家?”
从前我的结论充满着傲慢:
失败者永远能找到借口证明自己正确,但成功属于乐观者。
从心底默认为,回了老家,就算认输了。
而现在我的结论是:
别问你身边的人,想办法去问问你羡慕的人。
如果想回老家——那就想办法问问老家的朋友如何生活幸福。
如果想留在城市——那就多请教你仰慕的人群,他们是如何工作和学习。
如果想留在职场——那就问问同事,职场的生存之道。
如果想创业——那就想办法多问问拿到结果的人,如何达成目标。
永远不要问一个活着的人,阎王殿怎么走。
02
变化最健康
早晨很早就起床了,同样的时光,做自己想做的事情,的确会像冥冥之中有什么东西引导你一样,不纠结不焦虑,又重新燃起了对生活的热情。
人确实需要一段时间换一个环境,来重新体验生活。
曾经看到一个健身博主一个视频里探索,什么样的坐姿才最健康,结论是:
不停的变换坐姿最健康。
换到生活中也是一样,如果你在一种生活里有些焦虑,但又不知道怎么办时,
我的答案是:不妨换个“姿势”再来一次。
换个工作,换个环境,乃至于换个城市。
与其陷入每天纠结的生活,不如给自己一个机会,重新体验。
要知道这个社会已经很难把人饿死了。
尽情的折腾,即使到最后一无所有,还是一样可以从头再来。
大不了,再回去打工!
03
允许自己失败9次
马斯克的目标定律是:允许自己只有10%获胜的概率
我们老一辈的观点:干一行爱一行,钻研一行。
以前的赚钱模式是读4年大学,拿到学位,在某个专业领域干上30年。
但那个时代早已经过去,
现在不一样了,日新月异已经不足以形同,用分新秒异都不算夸张。
我们这代人短短十几年,经历了大哥大,bp机,再到后来的智能手机,卫星终端。
脑机接口、太空旅行这些原本只能在科幻电影里看到的,也走进了现实。
而现在,我们必须在9个月内掌握一门新专业,而这门专业在4年后就过时了。
但在专业存在的这3年里,我可以变得非常富有。
唯一的变量是,这件事一定是一个全新的领域。
马斯克说过,任何一个全新的领域,允许自己只有10%的获胜概率。
而10%目标定律的意义就在于,学会积极面对90%的失败。
所以面对“创业还是工作?留下,还是回家?”这个问题
至少现在,我的答案是:
留下,创业——并坦然的接受自己失败,至少9次。
▪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