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来到番禺广场的唐宁书店,遇见了这本书——《蔡康永的情商课》。
我一直以来对蔡康永没有太多的关注,但是我这次对他写的关于自卑的文字有所触动。
没有人不自卑。
差别只在于,你有没有把自卑太当回事。
恰如其分的自卑,是一定要的啊。
在交往中感到自卑,当然很辛苦。
感到自卑时,不要只检讨自身的条件,而不检讨别人评鉴你的标准。如果你只顾着检讨自身的条件,那是检讨不完的。因为只要评鉴的标准有问题,再怎么好的人,也永远不够好。
那个觉得自己永远不够好的标准,到底是谁定的?
恐怕就是我们自己定的。
我们从小不断被鼓励要有梦想,要向伟人看齐,要向往一个精彩的人生。
这些种子埋在我们的心里,如人所愿的话,会养成一个有意志力的上进者,但也免不了,会同时在这个上进者的心里,树立一个再怎么用力伸手,也永远够不着的完美标准。
这个从小悬挂在我们脑中的完美标准,成为我们一辈子想要做到的“理想的我”。
从小藏在脑中的那个“理想的我”,如果迫使我们永远觉得自己不够好,那我们就会同时收到鞭策与自责,鞭策使我们一直努力,自责则终于演化为自卑。
快被自卑拖垮的人,怎么办?
我的建议是:把“理想的我”这四个字,去掉一半,它只是“理想”,不是“我”。
然后,把真的“我”组装齐全——主要是把“我的缺点”都组装进来。
我们是完整的人,不是超级市场里去了骨的肉片,我们有优点也有缺点,而且很可能缺点远多过优点。
我们就只是我们自己,不是高科技中心研发出来完成特定任务的机器人。
丑大鸭自己丑大鸭的生命感受。不必得到天鹅们的了解或认同。
反正,感受生命的方式,没有标准范本。如果你以为有标准的范本,那是误会。
既然没有标准范本,就不那么容易自卑了。我们还是可以常常自我检讨,但那是根据自己的目标,而检讨我们的活法,检讨那是不是我们能替自己选出的、最能感受生命的活法。
自卑,是“做自己”的绊脚石,别再把这石头放在自己的口袋里了。
他说:内心强大之道,只能依赖自己。
你笑了,不需要世界跟你一起笑。
你哭了,也不需要世界跟你一起哭。
笑与哭,都是你自己的珍贵情绪。
让世界是世界,让我们是自己。
他还说:明白自己,一步一步慢慢地做自己,为自己活一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