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乎上有个网友提出这么一个问题:子女到底是应该无条件的听从父母,还是和父母建立一种平等的关系。
网友给出两种不同的意见:
一种意见:父母给了你生命,无条件的抚养你长大,能抚养成人不易,能抚养成才更不易。中华民族的孝亲敬长的优良传统教育我们和父母就不能是平等关系。
另一种意见:父母的确给了我们生命,但那时候我们是无意识的,生与不生对于当时的我毫无意义。我们小时候他们抚养我们,他们老的时候我们赡养他们,为什么我们和父母就不能是平等关系呢?
这两种答案听上去感觉都没错,貌似都有道理。
纵观父母与子女的关系,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父母为上的阶段。
先哲孔圣人谆谆教导: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三年无改与父之道,可谓孝矣。这句话的意思就是说不管你的父亲在不在世,你的言行都和你父亲要求的一致,这就是孝顺。
还有三纲五常中的“父为子纲”,婚姻大事中的“父母之命”都反映出中国的父母家长制作风历史悠久。
在缺乏民主的环境里,父母之于子女是绝对有话语权的,中国的子女以顺为孝,悖于父母意见的就是大逆不道。
我以前有个男同事,曾经和我说过这么一件事:他和兄弟姐妹们如果在房间坐着,父母要是进来,必须立刻站起来恭迎;如果在玩闹的时候,父母过来,必须立刻停止打闹;父母没吃饭,他们绝不可以动筷子······
后来同事生了一个女孩,我们去贺喜,哪知道他一脸愁容,不住地自责:唉,我家父亲很想要个男孙,可我生了女儿,我对不起我家父亲啊!
······
那些年二胎政策还没有放开,同事冒着被开除公职的危险,在第二年勇敢地生下了一个儿子。
补充一下:这个同事是70后,接受过高等教育,却从来没有觉得听从父母之言有何不妥。
第二阶段:子女为天的阶段。
独生子女政策让独生子女在家庭中的地位越来越高,父母对孩子的态度和从前来个彻底的颠倒:一切以孩子为中心,一切唯孩子是从。
四个老人把万千宠爱集于一人身上,独生子女身上普遍有骄娇二气。
吃的,喝的,用的,在能力范围内尽可能的提供最好的。
因为欲求太容易实现,所以独生子女亦不懂珍惜,更觉得是理所当然。
一位母亲每次烧鱼,都会把鱼肚子的肉剥给女儿吃。一次,母亲做好鱼剥好鱼肚子,正准备夹给女儿时,突然想起是否放多了盐,于是就放在嘴里尝了一下,女儿见状,大声叫道:“你怎么可以吃我的鱼肉!”
因为独生子女的这些自私自利的表现,引起了社会对独生子女教育的质疑和反思。
第三阶段:伪平等关系阶段。
随着时代的发展,观念的更新,父母的育儿观念也发生了很大的改变。
年轻的父母们既没有搞一言堂,也没有无原则的纵容家里的小霸王。
他们喜欢阅读育儿书籍,不打骂孩子,俯下身子和孩子说话,尝试着赏识教育。带孩子到处旅游,为孩子创造更多锻炼的机会,试图把孩子变成一个知书达理,博学多才,眼界开阔的复合型人才。
一切看起来很美,这不是理想中的亲子关系吗?
错!
撩开这层美丽的面纱,你会发现这种所谓的平等很多都是以爱为名的意志绑架。
父母们省吃俭用,为了孩子能上名校,不惜花重金买学区房;为了孩子学习更好,能力更强,节假日牺牲休息,带着孩子奔赴各个兴趣班,补习机构;为了能找到名师辅导,不惜三顾茅庐,程门立雪。
从幼儿园开始,父母带领孩子就加入了激烈的竞争队伍。
学习好,名次高,就是听话,孝顺。
如果你对父母说对学习没兴趣,只对汽车修理感冒,或者你觉得做厨师也很帅,当然你也不排斥做一名在穿街走巷的快递员。再看看你父母的脸:保证比驴脸拉的还长!
父母为你一掷千金不辞辛苦的后面总会跟上这样一句话:我们这么做都是为了你呀!
都是为了你吗?
你的出色你的优秀让父母脸上有光;你的平庸你的普通让你的父母失去骄傲的资本。你所做的努力,你所要达到的高度,正是父辈心心念念未能企及的理想啊!
想一想,他们关心过你是否过得开心吗?他们可曾快乐着你的快乐,痛苦着你的痛苦?
韩寒在读高中的时候,由于成绩太差,不得不选择退学。身为知识分子的韩爸,一定觉得自己在亲戚朋友同事面前抬不起头。但他既没有恨铁不成钢的责骂韩寒,也没有放弃对韩寒的希望。在办理退学手续的那天,韩父对他说:“儿子,很抱歉,我什么都帮不了你,我唯一能帮你的,就是在退学书上签字。”
试想,如果韩寒没有这么一个懂得理解他尊重他的父亲,文坛上一定没有一个叫韩寒的作家。
及至后来,韩寒写出了《三重门》,拿到了几百万的版税,可是他突然迷上了赛车,于是他把那几百万的版税拿出来玩赛车,韩父依然尊重他的想法,于是又造就出一个赛车手韩寒。
平等,尊重,理解,懂得,宽容。-----这就是我理解的最好的亲子关系。
正如一位网友所说:
我们欠父母一句谢谢,父母欠我们一句对不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