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一直很迷惑老李对我叫他妈妈这件事怎么可以这么淡定,甚至有点小骄傲。他说,在我只会叫妈妈的时期,他可以准确的区分出我什么时候在叫他,什么时候在叫我妈。我问他,怎么没想过去纠正我。他说,这有什么关系,你长大了就知道了,那时候还小呢,怎么开心怎么来呗!真是心大。
老实说,幼儿园时期,好多事情都不记得了,但唯一印象深刻的就是老李的“众口论”。
那会儿刚刚开始学写字,每天回家老师都要布置一面写字练习。我记得那天回家练习的是“口”字,我坐在小茶几上认真的在田字格里面填充,老李就在旁边认真的看着。我妈看我写的差不多的时候走过来检查,一边看一边吐槽:你这写的是什么?你看不见格子吗?怎么一个大一个小,你到底有没有认真在写?你看隔壁王丽姐姐,比你没大多少,字写得比你强太多了…
和现在的家长一样,当年我妈也总是在学习的事情在格外严厉,不过我妈段位更高,除了来自邻居家孩子的攻击以外,我妈还增加了楼上的,楼下的,院子里的,同事家的…各种层出不穷的大招加成攻击我。如果没有老李,我估计我这颗小苗秒秒钟要卑微到尘埃里了,更别提茁壮生长了。
就拿那次来说,我妈发动上述那段攻击以后,老李很认真的拿起我的作业本,左看右看,一本正经地说:这些口字写的很棒啊!你看啊,虽然大小不一,但是没毛病啊,这里有大人的口,小孩的口,爸爸的口,妈妈的口…每个人的口都不一样,写出来的口那肯定也就不一样啊!我觉得她写的就挺好,富有想象力!看吧,老李就是这样,比起我妈,他更像是一个护犊子的老母鸡。
我妈说,老李就是我成长路上的绊脚石,歪理一堆,以至于我长大以后想问题也总是和正常人的思维方式不同。但我却觉得这是我的财富,老李教会我,换一个角度看问题,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几率更大,而换一个角度看世界,会让生活拥有更多乐趣。
上小学了,记忆就多了起来。我还记得第一天放学,老李在学校门口等我,特意买了一罐健力宝给我,庆祝我正式进入9年义务教育阶段。到现在我都记得人群中,老李焦急等待我的样子,和高考结束后学校门口焦急等待的家长差不多;也记得那罐健力宝的味道,橘子味的,色素特别多,喝完舌头都黄了,但我觉得那是这辈子喝过的最好喝的汽水,没有之一。
即便现在还能在超市买到健力宝,但我也不会再买了,因为有些东西即便外表一样,但骨子里,灵魂里却已经是不同了,而我也不想用这样形式主义的方式去消耗我的情怀,轻薄我的记忆。
小学时我比较调皮,对很多事情都有尝试的欲望。某天上课,我一边听老师讲课,一边切新买的橡皮擦。看着切成一小块一小块的橡皮擦,我想,切这么小块有什么用呢?要不塞到鼻子里,这样就可以一直闻香香的味道了…这么想的我就这么去做了,然后课上到一半,老李来接我了,因为橡皮擦塞到鼻子里出不来了…后来只得去医院,让医生用工具把橡皮擦拿出来。
我妈说,我们班,我们那个年级,甚至我们学校,都没有一个人像我一样,自己把橡皮擦塞到鼻孔里搞到医院去的!她不懂我怎么会有这种奇怪的想法和愚蠢的举动,但老李说,勇于探索是好事,吃了亏印象深刻,教训更是记得深,以后就再也不会这么犯这种错误了。
大抵就是老李这种不按常理出牌的方式影响了我,以至于三年级期末考试,语文最后要求看图说话,我成了全年级唯一一个写跑题的人…
我还记得当时的那幅图,画的是一个小朋友背着树枝在路上走着,旁边有一颗参天大树,天上有只燕子在飞。要求大家按照这幅图画表达的内容写一篇看图说话…
当时所有人写的都是,春天来了,燕子飞回来了,小明抱着树苗去种树这之类的内容。只有我,写的是冬天来了,燕子要去南方了,小明抱着树枝准备去堆雪人…
我妈问我,从哪里看出来冬天来了,要去堆雪人的,看不到旁边那颗绿油油的大树吗?我说,堆雪人比较有意思,而我不会种树,冬天来了只是一个堆雪人的理由…
因为这篇跑题的作文,我妈耿耿于怀了好久。后来老李知道了,于是为了让我妈开心,让老师感受到我的进步,那个暑假所有的作文都是老李口述,我来执笔的。开学第一堂语文课,老师就把我狠狠的夸了一通,让我在全班面前念了我作文。
我妈后来知道了原委,终于意识到不能再让老李插手我的学习了,之后老李跑去上海做生意了,好几年都没回来。我的快乐源泉就这么一去不复返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