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人介绍
本人美本t20,高中是华中国际学校,初中体制内。12月正值ED1放榜,听闻原高中喜忧参半的消息,来做一些关于未来本科留学形式的预测,以及写一些如何让一名刚刚踏入国际学校的高中生最高效地摘获梦校的offer(可能不适用于北上广深地区和外籍人子女学校、UWC体系学校)。
留学形式预测:
留学1.0时代:走留学这条路的人少,多半是国家派去的
留学2.0时代:部分家长意识到要送孩子出国读书,写好文书+GPA合格就更录到好学校
留学3.0时代:大家开始竞赛、活动,机构开始进入市场,有好的竞赛、活动、GPA、文书能录取好学校
留学4.0时代:常见竞赛、活动都有太多人卷,少数人走了作弊的捷径,GPA虚高,美本录取重回玄学
美高>>陆高。
大陆各种竞赛、标化作假,活动包装,科研包装考试局泄题,GPA、预估分虚高。
据我所知,身边有人的机构替换他的成绩单为美高成绩单。
几个常见竞赛已经成了泄题重灾区,比如年年争议不断的AMC、物理碗等等以选择题居多的考试。
竞赛、标化、申请、活动包装等留学服务都已经形成一条完整的产业链。
既然竞赛、GPA等等普遍inflation,
后果:
1)信息差的竞争变成了家庭背景的竞争。当常见的竞赛、GPA都不再具有说服力,有非大陆籍的学生可以参加大陆籍不能参加的竞赛,如物理有F=ma,有家庭背景的学生可以进入普通国际高中生无法进入的实习。
2)美高含金量极大地提升。因为美高在美国的体系下面,拥有美国人能理解的组织架构,如treasurer等等,认同会更高,而且竞赛作假概率低一些
3)现在还没有打响名气的国际学校很难杀出重围成为黑马。当高含金量的国际学校的名声已经在招生官那里得到了经年累月的积淀,这些学校给出的GPA和预估分会更有参考性,而且能进什么学校已经说明了学生的实力。
夏校
美本t20会更侧重高含金量的夏校,而不是知名的竞赛以及大家都能做的、没有特色的活动。
夏校相当于小申请,之前被美国体系认可了一遍的学生更有认可度,而且提早规划这一点也反映背后家庭的前瞻性。而且夏校如果表现的好可以获得名校老师的推荐信。
竞赛:rank>奖项
难度越高、越难作弊的奖项含金量越高
如何获得名校的offer?
最大的buff是美国国籍、绿卡,香港/加拿大等也可以。鸡娃不如鸡父母,有条件送出去读美高、美初……
其次的buff是国际大奖,如国家队(基本上做做活动、考考标化,MIT一申一个准)
高端体育,如帆船、潜水、马术、极限运动……
别的buff有:生理疾病、心理疾病、少数族裔、理科女、文科男、性取向、first gen……
如果buff一个也不沾
作为一名非北上广深的前国际高中学生,初中仍在体制内初中卷生卷死。那么国际高中如何走上一条正确的道路,获得美本较好大学的offer呢?以下代表个人拙见。
专业选择要多拓展兴趣。
由于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非一线/新一线城市留学生专业普遍单一,一般呈现经济/金融>工程>>生物>物理>CS>化学>非金融社科>人文的倾向。家长缺乏视野,从体制内初中刚来国际学校发现专业兴趣并不容易,很多人是跟风/别的专业学不会才选择一个专业,而不是专业兴趣。越往北上广深看,会发现学习小众专业(如戏剧、公共健康)的人越多,当然不排除中介的曲线救国。
发现兴趣需要深入钻研学科的思考模式,而不是学到很浅的内容就下判断自己适合/不适合某个学科。
当专业更广泛,同校/同地区的竞争会减少,活动/竞赛也不会太同质化。
避免同质化。
非一线/新一线城市留学生的竞赛太同质化了。说到creative thinking就参加CTB/YOC,说到经济就参加NEC/IEO,说到数学就是AMC,说话物理就是BPhO/物理碗,说到化学就是UKChO,说到综合素质就是USAD。
我发现我身边留学生专利、科研、创业、自媒体这种东西也有点烂大街,除非做的有影响力。
至于现在没有烂大街的东西,大多都是能力/身份门槛比较高的东西(那些能迅速包装起来的都被研究得透透的)。
- 语言好的可以试试笔译/口译证书CATTI,当当会议/艺术展/商务翻译
- 金融好的可以试试伦敦金融研究所金融能力认证LIBF、沃顿商赛(这个没有烂大街可能是因为能晋级的人太少了)
- 学术能力强的可以去学术会议、腾讯星火、科学苗子等等
- CS好的可以试试APP开发(能产出实际成果/成绩>>只能卖概念)
- 物理可以试试PUPC/BPhO round 2
- 体力好的可以参加千人走戈壁、登高山等等需要能力的运动还可以长距离骑行,身边就有人骑行到西藏
- 文笔好的可以自己出版一些书、诗,有资源的可以去当校对。
找准自己的学术兴趣后,如果父母有资源,可以去高校实验室科研发论文,但一定一定要有自己的motivation/ personal interest。
unique to yourself。可以在契合你发展方向niche的小厂子打打工。托关系去大厂干dirty work的话,如果你的申请材料别的不太契合这个格调,就一眼假,而且自己也学不到东西。
如何制造自己的personal story?
只要是你自己做的东西,你就有personal story,不要相信中介说的一进高中就要有一条既定的路。任何事情都可以延申。
如:我是一名阴阳师玩家 -> 如果你学CS,你可以制作对弈竞猜的预测胜率(参考B站陈北北)
-> 如果你学人文,可以拓展研究日本文化
-> 如果你学经济,可以拓展研究游戏市场,业态、生态、游戏消费
-> 如果你学物理,可以拓展研究游戏中建模如何仿真,如何有自然的重力自然下垂
-> 如果你学统计,可以拓展研究周年庆/520式神的超模数值(参考B站神隐秀秀)
写在最后
所有你感兴趣的,都有无限的可能,你每天做的事情塑造了你是怎样的人,好奇心、内驱力、持之以恒真的很重要。
其他的想到再更新新的文章。
祝所有人都能录取梦校,也祝所有人的文书/活动/竞赛是一场寻心之旅,而不是人云亦云,满腔热血耗尽在内卷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