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末早起去参加同学聚会,因为疫情今年一直未约过,想到见了就能知道大家的近况不禁有些期待。赶路的途中微信工作群里闪现一则消息,心情一下子down下来。话说这种难得快乐却又忽而沉重的时刻,在工作中已经频繁的不能再频繁了,索性不再想它,上班再说。
席间,大家聊着近况,学生时代的亲密加上对各行工作的新奇,就足以让刚毕业一年半的这场聚会话题不断、笑料不断。偶尔几句轻描淡写的吐槽,大家互相也能听出来各有各的疲惫。体制内的同学,似乎都有一个切身的感受:工作内容未必累人,同事关系才是最心累的。或是因为在单位面临同龄人竞争产生的心累,或是因为是新人而总被同级老员工“委以重任”的苦恼,在相对轻松的业务工作之余,却是因为处理关系而产生的身心俱疲;而刚毕业在互联网工作,创下直播带货过亿的节目总策划,在被问到项目收入是不是高出天际时,坦言高收入是用命换来的,因此换了相对轻松的工作。不一样的工作,有着各式各样的“可取之处”,也有着各式各样的“心累之处”。好在毕业后大家都默默学会了隐藏情绪,聚在一起更在意的是此刻快乐。
老地方聚餐、操场散步、咖啡馆聊天,分享奇怪的见闻、爆料学校的趣事,听继续在校读博的同学谈学校的新情况,一下午的时间很快就没了。分开后不禁有些怅然若失,再想到上午工作上的恼人之处,不禁长叹一口气,默默的玩起手机打发地铁上的时间。玩手机的同时,脑海中却一直反复着工作中不开心的瞬间,对于想不到方法处理的问题和面临的困境,总是没办法释然。
带着这份不释然,继续沉浸在手机的世界里。当看到某个心理学公号(我们心理都有病)里的一篇文章时,不觉振聋发聩。内容虽是关于母女关系问题,但文章里分析和处理问题的逻辑却让当下的自己受益颇多。文章大概讲述的是一个女儿自述因母亲强势古怪的性格而给周围人包括这个女儿本身造成的困扰,想要寻求解决办法。而作者的分析是:“问题本身就问错了”,因为“母亲的行事风格让母亲很快乐,而真正不快乐和要解决问题的是女儿自己”。事实上,不论是感情还是工作,我们看待问题总是“制造问题的对方如果变好了,我才能快乐”,其实是“把自己快乐寄托在别人身上”这个老生长谈的问题。想到困扰自己的工作问题,也是一样,也许是工作环境也许是同事摩擦让我们的工作总有不如意,可是我们该解决的永远不是“世界怎么这样/这人怎么这样”的问题,而是自己怎么可以解决当下面临的问题,让自己快乐。
看完这篇文章时,也到站了。出站时想起下午聊天,经历了近一年的办公室新人困惑的同学,在这个冬天终于将同级老员工压来的重担一层层减掉扔出。最后,把那段振聋发聩的话拿出来与大家共勉:“世界不会按照你想的那样去运转,你能做的就是世界按照它的方式运转,但我依然有我的应对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