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了蔡崇达的《命运》,才知道神明在很多时候,对很多人来说,是不可或缺的存在
阿太所在的小镇,因为要解决人生诸多问题,所以有不止一个的庙宇,如夫人妈、妈祖娘娘、关帝爷、三公爷、孔夫子庙、观音殿、大普公庙等等。
神明还有明确的分工。夫人妈管男欢女爱和小孩子的事,妈祖娘娘则是大家的阿母,关帝爷代表大义,三公爷代表公正,孔夫子庙,观音殿,大普公庙。。。
人们遇到问题和困难时,就去对应的庙里找这些神明倾诉、去寻问,以求找到解决办法。就像阿太的阿母,每天都带着孩子去烧香问卜。
她问,孩子的阿爸在哪里?还活着吗?会回来吗?
又问,我是不是做错什么了?为什么要遭受这些?什么时候是个头啊?
还问,人生值得过下去吗?我为什么要活着?这世界会好吗?
每天去庙里烧香问卜,是阿太的阿母生活的重要内容。
一个不知男人生死,独自带着两个孩子生活的母亲,是多么的绝望和无助。
支撑她活下去的勇气,一是年幼的孩子, 一是神明的力量。所以,神明,是很多普通人,在无助和苦难的岁月里的希望所在,是生存的勇气和支撑。
而当时还时小孩的阿太,跟着在庙里,把阿母的签诗拿出来一段段读,日复一日地,她真切地觉得像是神明在和她讲故事,甚至听到了神明的声音。
她于是把签诗偷偷带回家,塞进自己枕头里。自此,看到别的孩子被阿爸扛在肩膀上走过,她就想,有什么了不起,我还有神明每天讲故事呢。
对于小孩子时的阿太来说,神明是能讲故事的父亲,是对亲情的渴望和慰藉。
不止如此,回忆3田里花里还讲了这样的事。北方遭遇蝗灾和干旱,粮食减产,但如果人们相互帮助可以共渡难关。可是,有钱人却囤粮坐地起价,有势力的人就开抢,穷人活不下去,死的死,逃的逃。
年轻的妇人带着小儿逃到小镇。镇上的人问:举头三尺有神明,怎么能说抢就抢? 你们没有宗族吗?北来母亲回答:没有神明,祠堂都被砸了,哪还信什么祖宗。
镇上的人安静了。过一会才嘀咕说:难怪神明会不管,祖宗也不管他们,这才变那样。
逃难的妇人也不信神明,不愿意去庙里当神婆。她打听到阿太没有孩子,而且男人刚讨大海回来,就把孩子丢在阿太家门口,自己跳海了。
镇上的人相信神明,相信祖宗,相信因果报应,不敢做有违神明、祖宗的事,遇到困难要相互帮助,而不是凌强欺弱。
阿太听说后,难过地想:要不是咱们这儿有祖宗有神明,我也早死了吧。
所以,神明是不可或缺的存在,因为敬畏神明,人们不敢做恶人,才能对弱者伸出援助之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