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所周知,唐朝是中国诗歌发展的黄金时期,在这一时期,出现了许许多多的名篇和著名诗人。下面,就让我们来看看这些著名诗人中比较出类拔萃的四个,几乎可以说是唐朝诗坛的四大台柱,有诗坛仙、圣、魔、鬼之称的四位诗坛大佬的诗歌奇特创作过程。
1、大唐诗坛一哥“诗仙”李白
诗歌创作过程:从喝酒中寻找灵感,醉时创作。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是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其人爽朗大方,爱饮酒作诗,喜交友。
传说李白诗作多以醉时所写,故有“李白斗酒诗百篇”之说。李白也有很多关于喝酒的诗作,特别是我们耳熟能详的《将进酒》、《客中行》等已经成为流传至今千古名作。而那种可以用名贵的五花良马,昂贵的千金狐裘来换取美酒的气概,更是表现了李白的洒脱不羁和对美酒的钟爱。
2、大唐诗坛牛人“诗圣”杜甫
诗歌创作过程:以现实主义为导向,接近人民的生活实践。
杜甫(公元712年-公元770年),字子美,汉族,本襄阳人,后徙河南巩县。自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杜甫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远,被后人称为“诗圣”。
杜甫写的诗,大多与安史之乱前后人民的生活状态有关,特别是他的名作“三吏”、“三别”等一系列作品,具有高度的人民性和爱国精神,达到了现实主义的高峰,把当时官吏狠心盘剥压榨百姓的丑恶嘴脸和百姓被逼的走投无路的困苦生活描写得淋漓尽致,这与他喜欢和劳动人民往来,了解民间疾苦是分不开的,故杜甫的诗有“诗史”之称。
3、大唐诗坛台柱“诗魔”白居易
诗歌创作过程: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白居易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 白居易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
白居易的诗语言优美、通俗、音调和谐,形象鲜明、还有一定的政治讽喻。他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传说白居易每次诗歌写成之后,都会给家中的老妪先读,有不明白的地方,就给她们详细解读修改,所以白居易的诗受到了全国男女老幼的一致欢迎。后人评白诗“如山东父老课农桑,言言皆实”者也。
4、大唐诗坛台柱“诗鬼”李贺
诗歌创作过程:到生活中去发现题材,挖掘题材,存入锦囊。
李贺(约公元791年-约817年),字长吉,汉族,唐代河南福昌(今河南洛阳宜阳县)人,家居福昌昌谷,后世称李昌谷,是唐宗室郑王李亮后裔。有“诗鬼”之称,是与“诗圣”杜甫、“诗仙”李白、“诗佛”王维相齐名的唐代著名诗人。李贺的诗作想象极为丰富,经常应用神话传说来托古寓今,所以后人常称他为“鬼才”,“诗鬼”,创作的诗文为“鬼仙之辞”。有“‘太白仙才,长吉鬼才’之说。李贺是继屈原、李白之后,中国文学史上又一位颇享盛誉的浪漫主义诗人。
李贺写诗不急着立题,而是先要到生活中去发现题材,挖掘题材。传说李贺经常骑着一匹瘦马,带着家中的小童子,边走边思索,一旦有了好句子或是来了灵感,他便把所想到的灵感火花急速记录下来,并把它们投进小童子所背负着的小锦囊里。一到家里,他连饭也来不及吃,遂从小锦囊里拿出他白天所投进去的断章零句,当即进行整理,并把它们写成一首首令人叫好的诗作。他母亲看到这种情况,既心疼又欣慰地说道:“唉,看来我这宝贝孩子写作时非要呕出心吐出血来,才肯罢休的呀!你怎么竟连饭也要忘记了去吃呢?”正是李贺全身心地投入到创作之中,所以他所创作的大量诗作都成为后人一再赞叹的对象。
原创作品,未经允许,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