伟人的“父亲”榜样
《三字经》上说“养不教,父之过”;德国哲学家弗罗姆说:“父亲是孩子的导师之一,他指给孩子通向世界之路。父亲虽不能代表自然界,却代表着人类存在的另一极,那就是思想的世界、科学技术的世界、法律和秩序的世界、风纪的世界、阅历和冒险的世界。”我国知名儿童心理学家、早教专家杨淼老师介绍说,爸爸对孩子的健康成长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爸爸一定要明白自己的职责,多抽出时间陪伴孩子,积极参与到对孩子的教育当中。
眼下的中国却是一个父教缺位的国家,这实质上是家庭教育的隐患。中国的家庭教育正由传统的“严父慈母”向“严母慈父”转变,更多的家庭是父亲不管不问、母亲一手包办。很多男人忙于工作,认为挣钱养家是自己最大的功劳。而对于父亲来讲,挣钱不是唯一,也不是最重要的。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父爱有其特殊的价值。父教不需要父亲像妈妈那样投入过多,因为父教的质量比数量更重要。父亲是男孩性别角色认同不可缺少的榜样,如果失去这个榜样,男孩就会陷入迷茫状态,自卑、不合群,甚至性别认识混乱。
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莫言先生的女儿曾说:父亲有点像冰箱里的灯,你不知道它一直都在工作,等你打开的时候,才知道它一直都亮着,我的父亲就是这样,默默疼爱我!这是一位伟大的作家、文学巨匠留给孩子的精神财产。父亲的高大与力量就像一座灯塔,永远亮在孩子漆黑的远方,照亮生命前进的方向,指引孩子回家的航道!
接触了大量的个案,接待了无数的个体咨询。我们发现,许多孩子或是成年人心中已经失去了父亲的位置,或是根本已经看不见父亲的样子,更别谈成为孩子心中的那盏明灯!于是,生命的孤寂与恐惧伴随着幼小的足迹一步步蹒跚上路,愈行愈远。终有一天,迷失在浩瀚的汪洋大海,永远回不到生命起航的港口。
一个初二的男孩,耿直、帅气、阳光,本该在青春激扬的年代好好地活出风采,体验属于自己的青葱岁月。可偏偏遇到了一个追求完美的小学老师妈妈,加上一个支离破碎的爸爸,组成了他,一段不愿回忆的岁月。上初中的他,不愿意和父亲说话,每天要手机玩游戏,动辄辍学,经常家里摔摔惯惯甚至朝父亲大声吼叫。父亲用他并不高大魁梧的身体镇压了孩子14年,终于被男孩无情地突破。有一天,当父亲被儿子推到在地的时候,他意识到自己已经失败了,可男人的尊严和虚伪又无情吞噬他并不强大的内心,于是开始变本加厉地压制男孩,绞尽脑汁利用周围一切人际关系中重要他人去说教孩子、舒服孩子,或是变相的物质引诱......终于,男孩兽性激活,完全自暴自弃开始他并不想要的生活。上网、游戏、外出过夜、睡懒觉、无节制生活、藐视一切、不允许父亲回家......噩梦一样的生活席卷了他的父亲,这个40来岁的男人事业上所有的辉煌与成功一瞬间坍塌,所有关于自己的成功与荣耀的价值观被无情碾压。
事发后,周遭所有的人,先是对这个男孩失望、指责、抱怨,慢慢地开始愤怒,最后绝望而远离。父亲突然意识到了什么,这么多年来,虽然每天都在孩子身边,可自己给儿子的都是物质世界的乞丐形象,物质世界的营养。作为孩子的父亲,从来没有走进过孩子的内心,也不曾占有一席之地,所谓的父亲的价值,在孩子那里也许只是日复一日的物质与金钱之间故事而已!孩子在14年的精神生命中从来没有得到过父亲的养料与滋养,把自己的孩子打磨成了“物质的皇帝,净胜的乞丐”!
14岁的男孩留给我们更多的是同情与怜悯,因为他极度自卑、恐惧、焦虑、不安,他的精神世界灯塔早就倒搭,他早就找不到生命的方向、回家的路,内心世界一片黑暗,看不见爱他的人的样子,听不见爱他的人的呼唤,感受不到爱他的一切的存在。所以,他拼命地想去做点什么让自己感受到快乐,感受到存在,感受到价值。但他又不知道用什么样的方式去表达,他多么希望在这个时候,父亲像一道亮光出现在生命中;多么希望父亲给他一个肩膀,给他一次为孤单而哭泣的依靠;多么希望父亲给他一个拥抱,把他从没过头顶的深水中拉出来;多么希望父亲是一盏灯,照亮他回家的路.....
可是,心中所想,看见的世界都得不到,他不得不关闭通向世界的心门,孤单上路,孤单到连灵魂都忘记带上......
父亲,您看见了吗?波涛汹涌的海面,一个瘦弱的身影随波逐流。爸爸,您听见了吗?那一声声海浪,是孩子心中对父亲的呼唤!
�Qƙ�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