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特别羡慕那些牛人可以在短时间内看很多书,写很多文章,学很多知识,我一直在想,时间对于所有人都是公平的,可为什么我总是觉得没时间学习呢?直到看到这本《学会学习:从认知自我到高效学习》,我才明白,对于学习,我不仅缺乏目标,还缺乏系统的方法。
一直以来,我是个缺乏主见的人,经常会受别人的影响,就是学习也会盲目跟风。读大学的时候,看到很多人去考口译英语,于是我就跟风去报班上课,去图书馆看英语。那个时候,对未来的人生并没有规划,也没想过学口译英语的目的,只是抱着说不定以后可以用上的态度去学习,结果以失败告终。后来,宿舍的同学去考商务英语,我打听到比口译英语简单,于是,我放弃了口译英语,转向了学习商务英语的道路,尽管考过了中级,却没有考过高级。
然而,毕业后我进入了国企,大学期间一直学习的英语对我的工作没有起到任何的帮助,多年不是很精致的学习也未给我的生活带来任何的便利。而我们一起考英语的室友,却进入了外企,英语证书成为她就业的强力武器。后来,有位同学跟我说,她当时的目标就是毕业后进入外企,所以她才在大学的时候拼命的读英语。我才恍然大悟,原来,她早有盘算啊!
《学会学习:从认知自我到高效学习》中也讲到以“总有一天用得上”为由学习英语的想法是靠不住的,“想要学好一门语言,没有目标地盲目学习,是绝对学不好的。”盲目学习就像是漫无目的地行走,找不到方向,不知道终点。同时,我们也没有必要把宝贵的时间浪费在不适合自己的学习上。这也要求我们必须了解自己,知道自己学习的目的,因而制定适合自己的学习目标。
在大学之前,我们的学校就是应试教育,老师会安排我们每天学习什么,学生用不着考虑学习的目的,一切学习均为了考试。因此,等上了大学,除了学习自己的专业知识外,好多人还是没有方向,没有人会告诉我们该学什么,应该怎么学习。就像作者斋藤孝所说的那样:“这就要求我们用自己的大脑去思考哪些学习是必要的。这种能力在进入大学以后尤为重要。”在读大学的时候,没有接触这本《学会学习:从认知自我到高效学习》,使我缺乏目的,走了许多的弯路,不过所幸我接触的也不算晚。在职场上,很多东西还是需要靠自己学习、摸索,才能提高。例如,学习PPT,学习制作视频等等,不同的行业,不同的职位,都需要专业技术的能手,而且很多人也是在工作之后通过学习而成为达人的。当然,在学习之前,我们不仅需要了解自己,还需要了解企业的需求,学会取舍,确定学习的目的。
当学习目的确定后,怎么学也是一个关键。比如考试,很多时候,我们会看到有些人好像不怎么花功夫就可以通过,而有的人很努力却依旧通不过考试。现在想来,很多人是方法不对。斋藤孝说:“就算你做不好,也不代表你没有这方面的天赋,也许只是你的方法不对。”但每个人的方法并不是都一样的。在考经济师职称的时候,我就深有体会。我的同事学习的方法是多看几遍教材,她觉得练习册上的题目永远无法猜出考试卷上的题目,只要把教材里的内容记住,就能考出来。她的方法就不适合我,我觉得光看教材不能检验自己是否准确地掌握了知识点,只有通过习题检测,才能真正巩固知识点。
《学会学习:从认知自我到高效学习》介绍了16种成功人士的学习方法,每种方法对应不同的人群,另外作者斋藤孝自己也总结了9种独特的学习方法,看后,我不禁感叹:原来还可以这样学!
我个人比较喜欢斯蒂芬•金的“外界屏蔽法”,感觉挺适合我。简单来讲就是给自己设定一个时间段,在这个时间段里,自己要心无旁骛的去完成已设定好的目标。要做到心无旁骛对我来说有点难,我很容易受到外界的干扰,特别是手机,如果是看书的时候,听到手机的铃声,就会看看群里又有谁在聊天了,顺便再刷一下朋友圈,刷完朋友圈,又突然想起来一件别的事情,于是转了大半天,书本上的字没看进去几个。
看到斯蒂芬•金的这个“外界屏蔽法”后,我决定也给自己设定一个小时专心致志地去看书。我关掉手机,开始有些不大适应,不一会儿又想看看手机,不过因为是关机状态,我又很快地把注意力集中到了书本上去。经过几天的实践,我发现自己完全可以适应一个小时不看手机的状态,其实,一个小时内并不会错过什么重要的电话或是信息,而且,我还惊奇地发现,原来一个小时可以吸收很多内容,做很多笔记。
接下来,我又试着关掉网络,专心致志地写一篇文章,也意外的发现,原来一篇简短的文章根本不需要写一天。以前,我总是写几个字,看看QQ,看完QQ又看看网页,时间不知不觉地就浪费了。原来,我不是没有时间,只是,一直在浪费时间。用了这个“外界屏蔽法”方法后,我发现自己的时间好似变多了,工作学习完全做到了事半功倍。
如果你习惯与他人相处,可以试试“切磋学习法”;如果你原本视野较狭,想培养自己有大局观念,可以试试“目标管理&命名思考法”等等,《学会学习:从认知自我到高效学习》中这么多的学习方法总有一款适合你。
以前,我总把学习当作一件艰难的事,其实不然,只要你明确目标,找到方法,就定能事半功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