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D也要懂的一些小套路(一)
如果你希望大幅提升影响力和说服力,你不仅可以通过摆事实、讲道理(或教育他们)的方法来促使他们改变行为,也可以对常用的影响策略做一些简单的、小小的调整,把你要说的信息跟对方对内心深处的动机关联起来。在“如何传达信息”这个上,对措辞、时机、背景或情境设定做一些小小的调整,就能戏剧性地改变对方“认同信息并依言行动”的程度。
第一个工具:向“大众”借力
从众不单是出于攀比的心态,它的根源更为基本——它源自人们心中三条非常简单却非常强大的动机:尽可能高效率地做出正确决定、获得他人的认同、用积极正确的角度看待自我。
解读:如果你想让目标客户做某件事,那就简明而诚实地指出:大多数跟他们很类似的人已经在这样做了。
第二个工具:“小众”的反作用力
如果我们认为某个群体对我们的社会身份极为重要,违背这个群体就变得尤其困难。所以要想说服别人做什么就需要把你想说的信息和受众群体的社会身份紧紧联系起来。
解读:如果你不鼓励他人做出某种行为,那就应该把这些行为跟受众们不想要的身份联系起来。
第三个工具:非常态VS常态
人们往往喜欢强调自己的独特,彰显自我的个性。这话的意思是,当有人引导他们云思考某个行为对自己的身份会造成什么景点和的时候,他们更加在意违背(而不是顺应)社会规范的代价和好处。
解读:如果你想影响他人的行为,就从违背他以上中的社会规范的角度去遣词造句,这样做比顺应的角度更见效。
第四个工具:强大的环境暗示
在职场中,如果管理者默许办公环境一直脏乱,或是东西坏了也不修理,那么这些迹象渐渐积累起来,很可能会在无形中影响到员工的工作态度,让人变得懈怠,更糟的是可能会导致某种渎职行为。
解读:最有效的方法并不是让人们置身于一个已经井然有序的环境中,而是让人们能够看到他人遵守秩序。
第五个工具:改个名字,改变一切
任何说服策略中都有一个不可或缺的部分,那就是吸引对方的注意力。因此,清楚而多次地提到对方的名字是个很有道理的做法,或者最起码,要让你的请求或传达的信息跟受众的名字发生关联。
解读:信息抵达用户时要与他发生关系,最常见的是让他感到这个信息是为自己提供的,比如在开头写上TA的名字。异业合作
第六个工具:如何化敌为友
提倡新团队的成员们积极地寻找“非比寻常的共同点”,尽管是一个很小的举措,却的确可以帮助团队在合作和共事方面迈出很大的一步。
解读:当你需要鼓励大家联手合作的时候,应该把重点放在他们的共同身份上。
第七个工具:预测他人的喜好、渴望与需求
无论你是在跟一个认识多年的老客户打交道,还是跟一个合作了很久的工作找补相处,要跟他们定期交换新资讯,安排一些非正式的沟通机会,增进彼此的了解,这样的重要性怎么强调也不为过。异业联盟
解读:不管新朋老友,定期交换新资讯,安排非正式沟通。
第八个工具:主动承诺的力量
社会影响的基本原理之一就是承诺和一致性之间的关系。绝大多数人都有跟自己许下的承诺保持一致的强调愿望,如果这个承诺是我们主动做出的、需要我们花力气参与而且被公之于众就更是如此。
解读:在团队会议结束时,让每个人把要做的工作复核一遍,那么切实的执行就更有望实现。
第九个工具:承诺要行动、要公开
任何一个想劝说他人做出多重并互相关联的行为改变的人,可以通过一个简单的两步法把成果最大化。第一步:确保最初的承诺是具体明确的。第二步,确保在实践该承诺的环境中,放置一个“提示”。
解读:想养成一个好习惯,一种有效的方式就是加入某个社群,公开行动目标,大家互相监督。
第十个工具:“心安理得”效应
心安理得效应:采取一个积极的行为之后,人就会心安理得地松懈下来,不再去做另一个积极行为。例如在跑步机上多跑了10分钟,感到自己仿佛变苗条了,所以早晨喝咖啡时就心安理得地多吃了一个面包。
解读:采取一个积极的行为之后,人就会心安理得地松懈下来,不再去做另一个积极行为,这时候需要好上加好的提醒。
第十一个工具:如何为员工鼓劲加油
员工没有发挥最大潜力:他们忘记了这份工作的意义。所以管理者应该做的是采取行动确保员工不会忘记工作的意义。
解读:管理者要学会重塑工作的意义,当然还要站在对方角度考虑,理工清楚他们真正想要什么是前提。
第十二个工具:如何避开决策陷阱
一个有趣的案例:拍卖20美元纸币,一元起拍,第二名受惩罚,一开始大家逐利,当拍卖进行到14-16美元时,参与者的心理变成了避免落空受罚。
解读:为了避免决策陷阱,一定要将决策者和执行者分开、执行者和评估者分开,而且彼此的联系越少越好。
更多工具后期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