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神经错乱难为君
第二节 登皇位
赵惇出生于公元1147年九月,三岁被正式赐名赵惇,后被授予荣州刺史。孝宗赵眘继位后半年多,公元1162年九月,赵眘一碗水端平,封大儿子赵愭为邓王的同时,老二赵恺封庆王,老三赵惇封恭王,授镇洮军节度使,开府仪同三司。
被立为太子的老大赵愭死后,对于太子人选,赵眘面临的选择只有两个,即赵恺和赵惇。两人都是嫡子,年龄仅相差一岁。但是按封建礼法,长幼有序,都是嫡子,老二就算大一天,老二也应替补上位,可赵眘不这样看。他的儿子他心中有数,觉得老二赵恺太醇厚老实,而老三赵惇英武不凡,仿佛看到了自己年轻时的影子,所以赵眘中意赵惇。
可毕竟立幼不立长有违礼法,赵眘也不好贸然行事,不但要取得部分朝臣的支持,还得选择有利时机,因而拖了几年。
公元1170年秋,也就是庄文太子死后三年,职掌天文历法的太史上奏:“木、火合宿,主册太子,当有赦。”古代太史所说天文基本都涉及天象、星宿,说得神神叨叨,我们难以理解,但古人异常迷信这一套,太史的意思就是上天预警,该立太子了。
当时的宰相虞允文也请早建储君,赵眘尚未摸清楚朝臣的真示意图,于是意味深长地对虞允文道:“朕其实早有此意,只怕储位定了之后,人心就容易骄傲纵逸,不愿学习,以致产生过错。所以让他们多历练历练,才不至于后悔!”
这其实是自相矛盾的说法,赵愭当时立为太子时,才二十二岁,此时赵恺二十五岁,赵惇二十四岁,都比赵愭立太子时年龄大。当初赵愭立太子时,怎么不说缺锻炼?虞允文作为宰相,你得领悟皇帝的真实用意啊!不能对皇帝的说法无动于衷、麻木不仁。否则,你虞允文也就坐不到宰相的高位。
虞允文一琢磨,原来这里水很深啊!懂了就好办了!第二年正月,虞允文乘赵眘为太上皇赵构、太上皇后吴氏上尊号礼成后,又单独留下请求赵眘立太子。赵眘打太极拳,问虞允文,应该立谁?虞允文一听,你皇帝老儿,不是坑我么?这事我敢说么?我能说么?可皇帝垂问大臣,就是问你昨晚是否和妻子行了周公之礼,作为大臣,你也得如实回答。好在虞允文早已做足功课,打好了腹稿。
虞允文从容道:“建储之事,乃出于陛下独断,臣安敢置喙?太宗立真宗,也曾问寇相,莱公(指寇准)亦是赞同太宗的提议而已!”
虞允文的回答,看似什么都没说,实际上很有玄机。先表明这事是皇帝的专利,别人不能染指,那为什么单独拎出太宗立真宗这事儿呢?因为真宗在赵光义的儿子中位列老三,赵惇也是老三。尽管当时太宗立真宗使的状况有所不同的,因为老大疯了,才立老二,而老二又死了,才立老三真宗。可赵眘的二儿子赵恺既没疯也没死啊,但这不重要了,重要的是,虞允文表明了态度,同意老三赵惇上位!
有了宰相虞允文的支持,赵眘很快做出了回应。当年二月,赵眘舍弃老二赵恺,选中老三赵惇为皇太子。不知道大家注意到没有,赵眘废长立幼,赵构绝不出言干涉。
事实证明,赵眘的这个决定,可谓有一半正确,有一半错误。正确的是,老二赵恺福命不长,在他主动退位之前就撒手人寰,假如赵眘选赵恺为太子,这个太子之位,最后还得落在赵惇头上;错误的是,赵惇即位后的表现,不要说英明神武,连平淡无奇都算不上,反而神经错乱,惧内如虎,最后被轰下台,被迫成了南宋第三位太上皇。
四月赵惇受命判临安府,他专心民政,洞悉地方虚实,受到赵眘多次赞扬,曾对宰相赵雄道:“太子资质纯美,每次来问安,朕必定勉励他留意学问!”
赵惇在太子位置,一坐就是十几年,这在大宋朝前所未有。此前宋朝的皇帝,除了钦宗赵桓做了十年太子、仁宗赵祯做了四年太子外,其他基本都是即位前临时被册立为太子,或者直接上位做皇帝的。因此赵惇有点心急了,有次,他到宫内问安毕,平静地对赵眘道:“有人向儿臣进献乌髭药(染发药),儿臣不敢用啊!”
赵惇言下之意,我头发都等白了,老爹你也该学学高宗爷爷,早点交权给我才是啊!
赵眘哪里会不知道儿子的心思?因此从容回答道:“头发白正好向天下宣示你的老成,何必要用药?”
赵惇说这样的话,如果是在其他朝代,可能会兴起无妄的冤狱,好在是在宋朝。也只有宋朝这等仁义之朝,才能营造出这等和谐氛围,让父子之间、君臣之间对最高权力如此坦诚相待!
公元1187年十月,赵构驾崩,赵眘决定为他守孝三年,命赵惇参决政事。但还没有完全交权。到公元1189年正月,金国发生了一件大事,金国皇帝完颜雍也驾崩了,由他的孙子完颜璟即位。按“隆兴和议”,金国和宋朝的关系是叔侄之国,。完颜璟此时才二十多岁,而赵眘已经六十多岁,要六十多岁的赵眘称二十多岁的完颜璟为叔,总觉得面子上难堪。这件事让赵眘立即做出了决定,禅让给赵惇。
公元1189年二月,赵惇如愿以偿,顺利登上皇帝宝座!而赵眘,则穿着丧服,到重华宫,即赵构以前的德寿宫,退居幕后,为赵构正式守孝。但是让人始料不及的是,赵眘想退,可赵惇在位的几年,围绕赵眘居住的重华宫,生出了无数幺蛾子,让赵眘抱憾而逝。
佐料:叶绍翁的《四朝闻见录》乙集,记载了一个“三王得”的轶事,我们欣赏一下。
三王得,不知是何处人,也无姓名,带杭州口音,额头有刺字,应该是勒令退伍的军卒。经常蓬头盖脸,有时几天不吃食物,世人也不知他在何地住宿。
有人曾和他一起睡觉,发现他身体强壮,体温发烫,如同得了伤寒病一样。一般人靠近他,他或者出言唾骂,或者用瓦砾驱赶。作者叶绍翁曾经当面喊过他“三王得”,三王得用眼睛瞪着他,口里倒是没有任何言语。
赵惇未做太子之前,有次出行,三王得在道路中间拦住赵惇车驾,护卫驱赶拖曳他离开时,赵惇在车里问是谁,三王得连连大喊:“三王得,三王得”。赵惇一听,心中暗喜,自己不是第三王么?得什么?不就是得江山?赵惇忙让人放他走。赵惇继位后,还特意派人召他进宫赏赐,但他拒绝而回。可见这位三王得是真实存在的人物,世事有时真的很神奇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