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下午小宝放学回家,路上我们简单规划了一下回家之后的安排。
玩拼装,学习,看电视,洗澡,讲故事,睡觉。
小宝刚满4岁,她选了一个有难度的拼装。在拼装刚开始时,拼一个小人时,因为手的力气太小,小人的胳膊无论怎么装也装不上。我问她是否需要帮助,她开始急躁,发脾气。(现在想想,当孩子选择一个有难度的拼装时,自己应该提前给她一个提示,这个拼装有难度,如果不会,是正常的,不过我们可以共同想办法解决。)
等她发完脾气,我温和地说:“宝,妈妈知道你现在装不上,有点着急,对吗?”(对孩子进行共情,没有像以前一样,直接教孩子干什么)
小宝点点头。
我:“那咱们有没有办法解决遇到的问题,比如,让妈妈帮助。”
在小宝的默许下,我帮她把小人的胳膊装上了。
在拼拼装的整个过程中,遇到好几次小宝无法完成的步骤,我帮她完成,中间也请求她的帮助。大概半个小时过去了,小宝的耐心逐渐减少,最后干脆全部放权,成了我再拼拼装。
我也没再强求,等到最后一步时,我请求小宝,需要她的帮助,没她我完不成。
小宝很兴奋,虽然完成的不是很好,我又偷偷地帮她修正了一下,不过看出孩子脸上写满了成就感。
但是,成就感也就持续了一会儿。
当我把拼好的拼装放到小宝手中,给她拍完照片时,小宝说:“妈妈,你真棒。我不棒。”
我突然意识到孩子的付出没有得到认可,自己在拼拼装的过程中干涉太多,让孩子感觉到我对她不放心。
我赶紧说:“妈妈感觉晴晴也很棒,你看前面的都是你完成的,后面的没有你的帮助,妈妈也完不成呀。你看特别是这一点,妈妈都没有找到方法,晴晴找到了。晴晴也很棒。”
小宝虽然点头,表示对自己的认可。但是,明显感觉不是发自内心的对自我的肯定。
反思:
1.自己是一个常常自我怀疑的人,自信心不足,所以才会喜欢挑剔,现在这种方式已经影响到了孩子。
2.孩子的自信心是在生活琐事中点点滴滴积累起来的,学着做生活的观察者,随时捕捉孩子的亮光点,并肯定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