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看过一篇公众号的文章,大意是人会焦虑是由于想改变自己的状态又害怕改变自己的状态,这其实是一种良性的现象,至少你对自己有要求,而消除焦虑最好方法就是去行动,真的去改变自己。曾经我深以为然,可现在并不这么觉得。千变万化的情况在那里,于是千百种的焦虑出现在那里。
职场的人都在焦虑什么呢?
R的故事
我的一个朋友R,结婚之前满心的职业抱负,想在职场上做出成绩,那时候她多么意气风发呀,职场顺遂的同时,即将迈入婚姻的殿堂。可在怀孕后,她曾经问我:“你觉得男孩好还是女孩好?”当时我回答说是男孩,因为社会是始终偏向男性的。她不仅赞同了我的观点,还补充说结婚后不得不做出退让。言下之意,她的抱负不得不在家庭面前退让了。对此我只有惋惜。此时的她没有焦虑,有的也只是一些无奈。可是等到产假结束后回到公司岗位上,许多事情就变化了。在毫无预先知会的情况下,工作内容被变更,变相地降职,无一不让她气愤不甘可又毫无办法。而更重要的是整个行业的摇摆,使她意识到也许下一波公司裁员会轮到她们部门。而同部门已经有同事摆出无所谓的态度,消极怠工,只等公司给补偿后走人。此刻她焦虑的是自己的职业前途——如果被裁员,之后做什么工作呢?
也许你会说,原来做什么,以后找相同的职位就可以啦。这可没那么简单,R的工作放在其他公司那都是要经常出差的,而目前她不需要出差,可以兼顾家庭。她曾说:一周五天上班,只有晚上可以陪陪孩子,如果周末不再陪伴孩子,内心就觉得愧疚。如果换工作了,经常出差,那太对不起孩子。孩子的成长弥足珍贵,怎么可以错过呢?
也许有人会建议全职太太,那不是R会选择的道路,她从来都不会考虑这个,即便做不了事业女性,她也不会放弃事业。而她丈夫的收入也没有R的高,如果做了全职太太,家庭的经济负担就重了。更听她感叹,单身一人时花钱花得舒爽,结婚了就没这么惬意了,总要精打细算。这些还不算,她嘀咕着生的是男孩,还要以后替他买房娶妻;其实如果不是经济负担,真希望生两个孩子……语气中带着遗憾……
R在焦虑什么?职业、家庭、子女教育,可是最根本的其实是经济,焦虑的是收入,带来这种焦虑的是飞速发展变化的社会环境,以及波动起伏的经济,不可捉摸的保障机制。R不是没有选择,而是总想着两全其美,人性总是这样,想要更完美的结果而做不到取舍。舍弃哪一样都是遗憾,面对现实的压力,无法跨出那一步,于是焦虑。可是就算R跨出了一步,她就不会焦虑了吗?不,她依旧会有新的焦虑。
为什么?因为孩子要培养,孩子要用钱来培养,各种补习班不可或缺,培养了之后才能让孩子拥有可能成功的第一块基石。于是R会陷入一个循环,钱——孩子——钱。望子成龙,无可厚非,但人人能成龙吗?不培养的话,可能连成龙的机会也没有了——这是属于父母的焦虑。父母希望子女能有更好的生活,更成功的人生,愿意倾尽所有去付出。
J的经历
另个朋友J也无可避免地时不时陷入焦虑的怪圈。她在七年前从原来的行业跨入了现在的行业,而现在她又面临职业选择。原先她已经觉得现在的公司不能让她的能力再发展了,她的能力一直在一个停歇的状态,她感到有种危机感。加上之后她的公司被并购了,虽然当下没有明显动荡,但实际上全球管理层已经有了变化,而公司里也陆续走了一批人。按照她的话说:本想熬到一个title的,结果情况不由人,倒也不是并购的关系,而是企业内部机会太少,其实在并购前就已经想着离职了。但为什么没有走呢?因为她对于自己的职业发展是焦虑的——没有持续的激情去做一份工作。她说工作到最后就是不断重复每天的工作,像颗螺丝钉一般。而她厌倦了螺丝钉,想真正地尝试不同的东西。她问我:真的有那种从事自己喜欢的工作的人吗?是不是百分之九十的人都不喜欢自己的工作?在她看来,最初毕业时根本不知道要做什么工作,只为了能养活自己而进入了第一个行业。而后觉得第一个行业并不好,所以跨入了第二个行业,可是进入第二个行业,却觉得眼界更狭窄了。纵观市场上她可以做的工作,她都没兴趣,而想做的工作却没有相关经验。
迷茫中J在浏览一个帖子的时候看到了职业规划师,突然觉得这也许就是她想要的职业方向。J喜欢帮助别人,从中获得满足感与幸福感。可是查询了下相关的信息,职业规划师的前景并不明朗,更多大部分人可能根本想不到找职业规划师咨询。在与相关机构通话了解后,她觉得职业规划师的证书更像是花钱买,培训五天更像是认识各界大佬的赶脚。再来她也心存疑惑,在与职业规划师的交谈中,发现职业规划师更多的是挖掘咨询者本身具有的优势,在这种优势上的建议根本逃脱不了原先职位的范围。于是她将这个选择搁置了。
此外,她曾吐槽说:感觉她这个年龄段的人好像消失了一般。在浏览招聘网站时,许多职位的年龄设定在三十岁以下,这是非管理层的岗位。而管理层的岗位年龄设定在三十五岁以上。中间的呢?她觉得从来没有这么尴尬过,好似三十至三十五岁的普通员工都真空了,都平凡地呆在一家公司,或者都已经准备养老了?难道可以出来找工作的、三十以上的人一定都是管理层才行?再来对于未婚的她来说,不少企业的HR是会有顾虑的。她自嘲说感到自己已经被社会抛弃了。
J是个善于分析的人,思维清晰,能力也不错,喜欢摄影绘画,兴趣爱好广泛,正因为不想将自己的能力浪费在现在的公司,她想要发展,可却困在这当口。她焦虑了,她不想继续做螺丝钉,但公司的工作都是螺丝钉。她认为公司是靠不住的,各种风险都会出现。可是能怎么办呢?她也不知道。“也许最后就是屈就于现实,呆在原来的公司吧,做这些不喜欢的工作。曾经以为很多时候是自己给自己设限,所以跳不出怪圈,改变不了。当自己跳出设限时,却发现其实社会也给你设限,让你跳不出怪圈。”她告诉我,“那些鸡汤其实都很虚幻。鸡汤都是给年轻人看的,让他们打满鸡血去尝试,给出的都是成功案例。而失败的呢?其实社会远比鸡汤来得现实。有一句话叫做运气也是实力。”
我想J的焦虑在于对成功的定义。现在太多的信息告诉我们所谓的成功案例,也有太多的鸡汤告诉大家遵循内心的召唤,去做真正想做的事情并且成功的案例,又或者以成就更好的自己为标榜。那些成功案例无一不是告诉大家,成功的唯一标准是什么。而成就更好的自己的标准又是什么?最后不又绕回来成功这个原点?而当大家都以这个标准去衡量的时候,顿觉自己人生的挫败。而那些鸡汤没有告诉了大家遵循内心召唤背后有多少的艰辛。我们只看到了光鲜的一面,却没有看到世界残酷的另一面——有成功就有失败。成功不是只有一个标准,当大家都望着一个标准时,自己不免也无意识地接纳这个标准,并以此进行追逐。可是真正的成功是什么?功成名就?财富?实现自我价值?
为什么这么多公众号这么多大咖在推送所谓的成功学?难道没有人想过背后的逻辑?背后驱动的原因?不可能只是单纯告诉你这些成功故事,势必后面有相关的利益驱动。随着成功案例的出现,引导出终身学习的概念,接着是知识付费。这些被炒作来炒作去的知识,源自经典,不可否认能将他们解读的都是聪明人,然而聪明人将解读的东西卖了出来,但跟随的人一定能学会?在呼吁知识时代的时候,难道真的不是被这些聪明人炒作起来的吗?难道不是这些因素导致了J的焦虑?
在我看来,R和J换个心态都可以解决她们的焦虑:R应该以有多少钱过多少钱的日子去看待生活,而不是总忘着不切实际的高处;J应该重新对成功下个定义,不要被所谓的主流观念影响,而丧失自己的判断。她们的焦虑来自就内心的欲望与现实的冲突,接受承认现实,从接受的事实上重新换个角度考虑问题,而不是在原来的立足点继续缠斗。可是这只能是暂时的解决办法,因为人不是活在真空中的,社会环境、经济环境无时无刻不影响着人,无时无刻不产生新的焦虑。焦虑的日常就是现代都市人的生活写照,而不断接受现实,明白所谓的生活就是普通,普通人的普通生活才是众生相,抓住普通人拥有的普通幸福,这才是解决焦虑的根本之道。
其实文章中已经差不多有暴露年龄段了:25-35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