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儿子承担擦洗洗脸池这项家务以来,每天晚上洗漱完毕就主动开始擦洗洗脸池,有时候到了睡觉时间了还非要完成。也许一开始我只是说说而已,没想到儿子真把这个约定当真做了起来。
一开始,当看他一遍遍擦洗的时候,我内心很焦急,因为这个时候往往是该睡觉的时候,特别想让他节省时间立马上床。但转念一想:不过是5分钟的事,晚睡5分钟又会怎样,如果我们担心睡眠不足,也不是这项任务所致,而是前面一系列安排所致。当我这样转念的时候,心平了,不再揪着啦,给他时间让他按照自己的节奏完成,就这样洗脸后顺手擦干洗脸池的习惯也在养成中。
这个过程中还有一个不容忽视的因素,那就是在他一开始心血来潮擦洗脸池的时候,我们忽视了他做的不好的方面,比如擦过后台面上还是湿漉漉的,到处是水。我们只是表达了我们所看到的好的方面“哇,被你擦过后,洗脸池比之前白了很多,看着好清爽啊。”慢慢地再以“合理”的方式提出把毛巾拧干的要求,并且落实到位。
这里强调一下提要求的方式要合理,不能随口就说“你看看,你擦完以后怎么还有这么多水?”脸上的表情和语气都带着情绪,这样的方式不是在提要求而是在表达不满。
如果换成:“被你擦过的洗脸池真是干净了许多,你能想办法再把它擦干一些,不留积水吗?这样就不容易生霉啦。”我们有理由相信孩子在听到这样的话后,会多一些配合,而不是对抗。
我个人认为,养成各项生活习惯的初期,不要在一开始为了细节和自己的标准一味地纠正孩子,这样很容易让孩子受挫而放弃。当然,这并不代表着面对孩子的错误都不能指出来,而是提醒我们不要“过于”纠错,可以试着先抓习惯的框架,只要孩子能做起来,养成习惯的过程中再适度地、客观地提高要求。
讲到这里,我想到了一位妈妈分享的故事,在她的孩子入学之初,特别想帮助孩子养成自己收拾书包的习惯,每天都会在孩子收拾的过程中,唠叨这里不对,那里不对,应该先放……再放……,孩子就会比较反感这样的方式,感觉怎么做都不符合妈妈的要求。
如果特别在意一开始就必须做对的妈妈,可以在一开始做的时候,静下来和孩子讨论具体的流程,并且让孩子多一些参与,让孩子自己把流程写下来或者画下来贴在墙上,继而让孩子按照流程做事。孩子做的不对的地方,指指流程即可。这种借助流程的方式,比一边做一边听妈妈的不满,效果要好很多。
作为父母,我们都爱孩子,都希望给孩子养成好的习惯,可是方式不合理往往会事与愿违。合理的方式有很多,希望我们有美好初衷的同时,再深入思考一下适合自己孩子的方式,每每挖掘智慧想出来的时候,也会满满的成就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