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节来了解茶文化发展简史(一)
中国有着数千年古老而悠远的文明发展史,这为我国茶文化的形成和发展提供了极为丰富的底蕴。
中国茶文化在其漫长的孕育与成长过程中,不断地融入了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精髓,并在民族文化巨大而深远的背景下逐步走向成熟,中国茶文化以其独特的审美情趣和鲜明的个性风采成为中华民族灿烂文明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一)三国以前的茶文化启蒙
在我国古代,茶叶主要是作为药用、食物的补充、饮料等为人们所利用。
到商周时期,这种食茶叶的习惯得到继承和发展;
春秋战国时期,茶叶已传播至黄河中下游地区,当时的齐国(今山东境内)也喜食茶叶做成的菜肴。
到了汉代,有关茶的保健作用日益受到重视,文献记载也开始增多。
西汉王褒在《僮约》中提到“烹茶尽具”、“武阳买荼”,说明早在西汉时期,我国四川一带饮茶、种茶已十分普遍。
东汉华伦《食经》中“苦茶久食,益意思”,记录了茶的医学价值。
到三国魏代《广雅)中最早记载了饼茶的制法和饮用:“荆巴间采叶作饼,叶老者饼成,以米膏出之。
由此可见,三国以前,茶作为饮料、食品、药物等物质形式被使用。
在这个过程中,茶以物质形式出现而渗透至其他人文科学,从而形成茶文化,由此有了茶文化的启蒙
(二)晋代、南北朝茶文化的萌芽
魏晋南北朝时期,饮茶之风传播到长江中下游,茶已成为日常饮料,用于宴会、待客、祭祀等。
随着文人饮茶之风渐盛,有关茶的文学作品日渐问世,茶从一种单纯的饮食进入文化领域,被文人赋予了丰富的内涵,茶文学初步兴起。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搜神记》、《神异记》、《搜神后记》、《异苑》等小说中就包含些关于茶的故事。
西晋时期的文人杜育专门写了一篇歌颂茶叶的《荈赋》,这是我国文学史上第一篇以茶为题材的散文,内容涉及茶之性灵、生长情况以及采摘、取水、择器、汤色等各个方面,内容丰富、文辞优美,对后世茶文学作品的创作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荈赋(晋)杜育
灵山惟岳,奇产所钟。厥生荈草,弥谷被岗。承丰壤之滋润,受甘霖之霄降。月惟初秋,农功少休,结偶同旅,是采是求。水则岷方之注,挹彼清流。器择陶简,出自东隅;酌之以匏,取式公刘。惟兹初成,沫成华浮,焕如积雪,晔若春敷。
魏晋南北朝是我国饮茶史上的一个重要阶段,也可以说是茶文化逐步形成的时期。茶已脱般形态的饮食走入文化圈,起着一定的精神、社会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