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外人看来这是一部悲剧作品,富贵的亲人全部死了。在我看来悲剧也伴着温情。
看完这部作品,我以后遇到任何不顺心的事情,都不会去选择轻生,因为活着就是奢侈品。
就像《活着》的主人公富贵那样
富贵的前三分之一人生,过的是标准的富家纨绔子弟的奢靡生活。
他是远近闻名的阔少爷,吃喝嫖赌抽无一不沾,打骂老婆,戏弄老丈人,肆意挥霍着一切。
直到他输光了家产,变成了农民,才幡然醒悟,开始珍惜身边人。
但是苦日子才刚刚开始。
刚帮他收拾完烂摊子,福贵 的爹就气死了。
为给生病的娘找大夫,福贵阴差阳错的被国民党抓了壮丁。
历尽千辛万苦回到家中,娘已病死,女儿凤霞因为一次高烧变得又聋又哑;
大跃进开始,妻子家珍得了软骨病,挣工分的重任落到了福贵一人身上。
一家人忍受着饥荒,互相支撑着,意想不到的悲剧却在此时发生了。
儿子有庆为救难产的县长夫人,主动献血,却因为抽血过多,就这么死去了。
后来,家珍也死了。
凤霞嫁了个好男人,但没过几天好日子,就难产大出血死去。
女婿二喜带着孩子独自生活,在工地上被水泥板夹死。
没几年,孙子苦根吃豆子吃的太多撑死了。
只剩下福贵一人。
他买了一头老牛“福贵”
福贵和他的家人是那个年代的见证者。
在那些艰难的日子里,苦难不断冲击着善良、弱小的农民,他们却硬生生的熬了下来。
就像韩文版自序那样:
“活着”作为一个词语,“活着”在我们中国的语言里充满了力量,它的力量不是来自喊叫,
也不是来自于进攻,而是忍受,去忍受生命赋予我们的责任,
去忍受现实给予我们的幸福和苦难、无聊和平庸。
面对毫无征兆的死亡,接踵而来的伤痛,福贵反而活得更加坦然。
余华说:“人是为了活着本身而活着的,而不是为了活着之外的任何事物所活着”,
作者似乎也在告诉我们,一个人能活着就成了,人有个性命就不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