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在心底的声音

【郑重声明:文章系原创首发,文责自负。】

“你怎么把胡萝卜炒到圆葱鸡蛋里面了,这不是中午要炒的吗?”

欣枚没意识到自己的声调有什么特别,就是正常的疑问语气。没想到浩森很不耐烦地说:“那我去把胡萝卜挑出来,中午再炒一遍。”

这句话把欣枚的不满挑动出来,“你就是不好好听我说话,你也不看看胡萝卜是切成片的,圆葱是切成丝的,要是需要一起炒,我还不都切成丝了!我刚嘱咐完你,胡萝卜就不焯水了,中午和白菜腐竹一起炖,你转头就给炒了。”

浩森丝毫没顾及到自己老妈正在吃饭呢,起身从沙发上站起来作势要往厨房走。

“算啦,算啦,挑什么挑,又不是不能吃,我不过问一下,你还来脾气了。”

欣枚心里窝着一团火,她不知道要如何发泄出来。因为婆婆在身边,她克制着自己,好歹给浩森留点面子。

早晨的争吵,影响一天的心情。欣枚突然提不起说话的欲望,她把自己关在卧室里,前尘往事全都涌现出来。欣枚记不清上次和浩森争吵是什么时间,为了什么事,反正都是些小事。欣枚说过,别惹我,只要惹到我,之前发生的不愉快就会一股脑涌出来,心情就会变差。就像木板上钉钉子,即便钉子拔出来,眼还留在木板上。欣枚心情变差就不爱搭理人,会和浩森冷战数日。

浩森也不在乎欣枚心情是否变差,不说话就不说话呗,反正老夫老妻了,谁也不会因为争吵几句就离婚。

浩森不说话,他自己默默做事。把冰箱里的牛腩取出来,放到不锈钢盆里,加水泡着,这是煮肉之前必做工序,俗称泡血水。

欣枚在卧室倚靠床头看书,听到厨房传来碗碟锅铲轻微碰撞声,一丝甜蜜涌上心头。其实,浩森还算是个好男人,除了一根筋偶尔犯犟脾气,对待欣枚也是由着她的性子想做什么便做什么。

最近这段时间,浩森脾气有点大,欣枚的心里也时常窝着一股无名火,都是有原因的,主要是婆婆住到家里,扰乱了日常生活的宁静。

01.

欣枚父亲在去年刚入春的一天凌晨突然倒在沙发边上不省人事。哥,姐分别打了两次电话,才把欣枚叫醒。待欣枚赶到医院,看到昏迷不醒的父亲躺在抢救室病床上,等待护士打针。医生说,父亲是大面积脑梗,情况不容乐观。在医院治疗15天后,医生说已经没有抢救价值,转到临终关怀医院吧。76天后,父亲走了。欣枚没有像母亲离开时那么难过,她觉得父亲的走是一种解脱,父亲一定不愿意像植物人一样没有尊严地活着。

按照老家的习俗,家中老人过世,一百天内不能外出聚餐见朋友,包括见长辈。欣枚给婆婆打电话告知她老家的规矩。婆婆说,不介意。可欣枚还是坚持一百天没去看婆婆。

浩森每周去看自己老妈时,都由欣枚陪着,只是她不上楼,在车里坐等。她把提前准备好的奶蛋蔬果肉等一大包好吃的东西递到浩森手上,便安心在车里刷手机或闭目养神,也不催促浩森快点下楼。

一百天祭日很快过去,欣枚照例买了一大包婆婆平日里爱吃的东西,羊奶、鸡胸肉、里脊肉、鸡蛋、萝卜、南瓜、芹菜、麦片、香蕉、火龙果、酸奶、灰枣等,和浩森一起去看婆婆。敲了半天门,没人应答。

欣枚掏出手机,16点10分。婆婆每天下午去公园锻炼2个小时,往常这个时间早已到家。

浩森说:“你在车里等着,我去道边迎迎。”

欣枚说:“你去吧,我去市场转转。”

俩人分头行动。欣枚从市场买了几穗苞米,到婆婆家楼下时,接到姐打来的电话。欣枚把苞米放在车旁边,听姐聊她家里的烦心事。聊了二十多分钟,欣枚看到浩森从婆婆家楼道出来,表情严肃,预感到有事情,跟姐说,改日再聊,挂了电话。

开车往家走的路上,浩森一句话不说。欣枚问:“你怎么了,是不是妈有什么事?”

“回家再说,开车呐。”

到家后,欣枚迫不及待问:“到底什么事,整得神神秘秘,还非得来家说。”

“我去道边迎妈时,看到她一摇三晃,走路很吃力,站都站不稳,感觉随时都能摔倒。我真害怕像你爸那样,突然倒下再也醒不过来。我想把妈接来家住,照顾起来也方便。”

欣枚脑瓜嗡嗡地,最不愿去想的事情,没想到被浩森以这种方式突然提出来。

婆婆再有一个月就过九十大寿,自己独居也有近十多年。之前,婆婆总说:“我谁家也不去,老了就在我自个家,不能去埋汰你们家,等我九十岁端不动锅时,你们再轮流来照顾。我现在还能干,不用你们来。”

婆婆有三个儿子。浩森是老大,在他十六岁那年,父亲因直肠癌去世。婆婆一个人拉扯三个儿子长大不容易。欣枚每次去看婆婆,听她讲起过往哪些伤心事,还能看到婆婆眼里闪动的泪花。她明白,婆婆这辈子不容易,虽然不是很情愿让婆婆来家住,但是看浩森说的那么坚决,她也不好明确反对。只是说:“妈能来吗?以前让她来,她都拒绝。”

“这次不能听妈的,必须得来。你不了解妈,这次她肯定能来,不来也得来。”

02.

中秋节在浩森的二弟浩林家聚会。欣枚想,让婆婆来家住,还得她开口邀请才显得有诚意。她怕婆婆不同意,提前和两位小叔子,妯娌沟通好,让他们一起帮着劝劝老太太,别固执非要一个人住,毕竟年纪大了。

浩森的三弟浩木和婆婆住的距离很近,每次家庭聚会,都是他开车去接婆婆。待婆婆进门,欣枚赶紧去扶着胳膊,换了拖鞋,拉着婆婆的手在沙发上坐下。

“妈,有个事和你商量,你这眼瞅着要过九十大寿了,再一个人住,我们都不放心,要不到我家住吧。我和浩森都退休了,家里平常也没人,️小区环境也好很安静,不会影响你睡眠。而且还有锻炼的地方,住我家,就相当于换个地方睡觉、锻炼,其它生活习惯都不变。这段时间咱没见面,我也很惦记你。其实每周浩森来看你,都是我陪着,提前准备好你常吃的羊奶、蔬菜、水果、肉蛋让他带给你,我都在车里等他。上周三,我和浩森一起去看你。你不在家,等我去市场买完苞米回来,接到我姐电话,我俩在楼下聊天,还没等上楼看你,就见浩森蔫头耷脑出来,也不和我说话,直叹气。回到家,才听浩森说你走路都站不稳,他特别害怕你摔倒,万一有个意外,遭罪的还是你。我俩商量好了,你就答应来我家住吧,别让浩森担心上火再生病。我俩一起照顾你,也跟着你有规律的生活,平常太懒了,都是睡到自然醒。你来了,我俩的生活还能规律点,还能跟你一起到小区锻炼。你平日里吃的那些银耳啊、大枣、桂圆、银杏果啥的都正常吃。你若是不来,万一真出点意外,你让我们怎么过得来。我觉得这也是天意,让浩森看到你走路的样子,要不然还不知多久才能好好照顾你。

欣枚言辞恳切,情真意切,越说越激动,声音竟有些哽咽。这一刻,她是真心实意想让婆婆来家和他们一起生活。

小叔子,妯娌围上来,七嘴八舌说:“妈,你就听大嫂的,去大哥家享清福吧。”

“好,听你们的,我去你大哥大嫂家住,也省得你们不放心。”

婆婆这么痛快地答应了,一点推辞的话都没有,出乎欣枚预想。以她对婆婆的了解,怎么也得说几句客套话,然后众人再劝劝,婆婆再顺水推舟答应下来。看婆婆这么爽快答应下来,欣枚心里反倒有一点失落,仿佛一拳砸在棉花上,没劲。

03.

欣枚给婆婆半个月准备时间,说好10月5日正式入住。一来是让婆婆跟常去看她的侄女,还有经常一起锻炼身体的老人们打个招呼,得让他们知道自己住到大儿子家了。二来是邀请哥姐家人们一起来家吃饭喝酒打扑克,好好玩个痛快。欣枚和哥姐说好了,婆婆健在一天,就不能在她家聚会。婆婆好静,大家来玩乐一天相互都不方便。

婆婆平日里睡眠不是很好,偶尔会吃点安眠药助眠。欣枚特意嘱咐婆婆不要带太多东西过来,先带点随身用的东西,有需要再随时回去取。

欣枚这么说,是有一点私心的。她想着如果婆婆住不习惯,还可以再回自己老房子住。八年前,浩森的三弟浩木搬新家,邀请婆婆跟他们同住。婆婆去睡了一宿,坚决不去了。一宿无眠的滋味确实不好受。

10月6日清晨,欣枚6点半起床给婆婆准备早饭。看到婆婆房间的门开着,“昨晚睡的好吗?”“好,特别好,你家小区太安静了,都没吃安眠药就睡着了。”过了睡眠关,婆婆在大儿子儿媳家算是安定了。

欣枚把自己的书房腾出来,书柜挪到客厅,放书柜的地方给婆婆放了一张床。榻榻米下三个箱体全部腾空,又专门将大衣柜一半空间腾出给婆婆用。

浩森连着三天陪老妈回老房子收拾东西再带来家。第四天,浩森让欣枚跟着一起去老房子,看着老妈收拾东西,有些老破旧物件不让她带来家。

欣枚看着婆婆收拾东西的架势,是不准备再回来住了。也做好了心理准备,全然接纳婆婆来家住的事实。

收拾好东西往家走的路上。欣枚陪着婆婆有一搭没一搭说着话。婆婆说了一句话,车里气氛顿时降到冰点。“我现在住到你们家,正是时候,老二老三还没退休,要不然他们好以为我向着你们,怎么住你家里,不住他们家。”

“妈,你怎么能这么想,住我们家怎么还是向着我们了。说句不好听的话,谁愿意和老人住在一起啊。我们也是考虑你年龄大了,需要人照顾,就主动提出来,也是做老大得多些责任。你怎么会这么想,老二、老三巴不得你住我们家,他们才没负担呢。”欣枚的声音因不满而提高了八度。

“你们周日都来家,有事说。”

“你,神经病啊!在群里乱说什么。本来我说两句就完了,既然你非要让大家都知道,那我也在群里说,不用等到周日。”

婆婆可能没想到,一句话会引来欣枚的不满,一直到家再没说一句话。

04.

欣枚气不打一处来,到家后,立即在家人群写下事情经过:

妈最近两天有点咳嗽,声音有点哑,没有发烧。她说是回老房子收拾老同学给的书、信、照片等出汗了,可能被风吹着了,有点着凉。说是最后一次来拿东西。

收拾完东西,往回走时,我们在车上闲聊,妈说,我现在住到你家里时机正好,老二老三都还没退休,要不然都退休了,我还不好选择,好觉得我偏向,怎么住到你家里,不到老二老三家住。

我是个心直口快的人,我直接反驳妈的说法不对。我说,我们现在有条件有能力照顾你,是出于责任。说句不好听的话,谁愿意和老人生活在一起,住到我们家还成了偏向我们了,这个说法,我接受不了。

浩森叫你们到家里来,是要说说这个事,她不让我跟妈再说了。

我觉得这件事也没必要当面说,我就在群里说说吧,妈也能看见。我主张有事情,说到明面上,有一说一,我怎么想的就怎么说。

我们现在有条件有能力照顾妈,指的是已经退休了,有时间上的条件方便照顾妈;有能力不是指经济能力,是指身体上还健康,有体力照顾。

我之前想得简单,觉得照顾老人有局限,不能按照自己的喜好生活,时间被分割成碎片,一天的大部分时间不是在做饭就是在准备做饭中,除了做饭还要做家务,属于我自己的时间差不多是晚上7点以后。所以,我觉得没有人愿意主动和老人一起生活,而是出于责任才在一起生活。可能我想的不对。

妈有三个儿子,她的想法也没错,雨露均沾。浩林、浩木,等你们都退休了,有条件有能力的时候,都可以把妈接回家住,可以全天候尽尽孝。

欣枚写完小作文,盯着手机屏幕,一分钟,五分钟,十分钟,半小时,一小时,直等到午夜,家人群静悄悄的。

“没有一个人搭腔,都在装聋作哑。”

欣枚终于沉不住气,向女儿吐槽。

“我挺你!太懂那种感觉了。明明你和老爸最累,承受的最多最辛苦,怎么在奶奶眼里变成最偏向咱们家了。我的妈呀,那这份宠爱让二叔三叔也沾沾光。确实离谱不说,给你添麻烦就算了,太生分,但是这还成咱们家天大的福分了,这……”

此时,只有女儿能安慰欣枚。

“本来我也不想在群里说,你奶说的也是心里话,她不说出来,我们也不知道她是怎么想的。既然说出来了,我听着不爽,跟你爸叨叨两句就完了。结果你爸还不耐烦了,他不安慰我两句灭火,还让我和他两个弟弟说,一直在拱火。我犯得着跟他两个弟弟说吗?要说也是你当大哥的说,我算老几。本来不是什么大事,我心里有委屈,不爱听,说说就算了。

“我严重怀疑,你爸也有委屈,他也不爱听,故意把事情搞大,让他两个弟弟都知道。咱不说照顾老人多辛苦,不求老人说些客套话,但怎么能有谁照顾她就是偏向谁之说,还担心住老大家,老二老三会有想法,哎,你奶这辈子活得太累,顾虑太多。我以后也尽量少说话,言多必失。”

女儿:“哈哈哈哈还是你了解爸爸,反正不管咋样,都不能让你受委屈,道理总得讲吧,不能说谁年纪大就谁对呀,那我们也是人,也有情绪,也需要一个出口,这是人之常情。很多事情不是不说就可以当没有发生,很多情绪也是一样,既然产生了,就要及时排解出来,不然给自己憋坏了咋办。你前两天也才刚说的有气不能憋着,咱也可以选择心平气和地说出来。”

欣枚:“你说得对,我是情绪有些过激了,没控制好。你奶本意还是想在自己家,让三个儿子,每10天轮着去照顾,但是她之前一直没说,今天在车上说的。她其实是愿意来咱家或者你二叔家,不愿意去你三叔家。但是她不想直接说,怕得罪人。所以,你奶才说现在来咱们家是最好的时机。也是她现在身体不行了,自从7,8月份感冒以后,她自己说身体明显不行了。

“我也不想贴什么好媳妇的标签,就做我自己。我问心无愧对你奶就行了,我也不在乎别人怎么看我。你说的对,情绪要有出口。”

女儿:“太对了!支持!拒绝贴标签,整啥人设。做自己最重要,怎么开心怎么舒服怎么来。让他们自己也想想办法,思考思考,别整天就知道挑你和老爸毛病。不行就几个月轮着给奶奶接家里,轮着照顾。现在儿女多的家庭,都是轮流照顾老人,没有说当老大的就得多付出。”

女儿的开导,让欣枚心里舒服痛快多了。女儿说,愿意做她的树洞,有啥不开心的事情随时可以跟她说。

欣枚:“我也是为你爸考虑,不想让他为难,也是为了成全他的孝心。但我也有自己的底线,不管是谁说了让我不爽的话,做了让我不痛快的事,我都必须反弹出去,不让自己受委屈是我的底线。”

女儿:“这一切都得在你舒服的前提下,自己的心情最重要,在你能忍受的范围内可以考虑他人的心情。哈哈哈对!咱俩想法完全一致。”

05.

以欣枚的个性,面对家人群的沉默不可能置若罔闻,她决定再写一篇小作文自圆其说。

都是成年人,我懂沉默意味着,你们对我说的一些话有所不满。我知道妈在你们心目中的位置,觉得我反驳妈的“偏向”之说,有所不敬。之前,只是说了事情经过,今天再说说我对妈说“偏向”这个词,为什么会有这么激烈的反应,为什么会反驳。从两个方面说说吧:

第一、生活环境的改变

你们也都看到了,我们单独给妈腾出一个房间。原本我寻思电脑不挪出来了,一个月就做一次账。后来随着妈搬来的东西越来越多,我觉得再在妈房间干活也不方便,我们临时在网上买了个简易电脑桌,把电脑也搬出来了。

妈现在是有可以看书写字的地方,而我只能在卧室飘窗上整个小桌子写写字。晚上的时间靠在床头上看看书。

我以前的空闲时间,多半用来看书码字,写写碎碎念,读书笔记。写作是需要安静需要灵感的,而且需要大块完整的时间。妈来了之后,我白天的时间是零散的,晚上7点之后也只能看看书。

妈看电视声音特别大,一墙之隔,我就关着门,声音也听得一清二楚,根本没办法静下心来写东西。等21点,妈关了电视之后,留给我的写作时间不足1小时,我也写不出完整的东西来。

我现在基本上22点睡觉,写作需要思考,我写文章还慢,正常得三四个小时。生活环境的改变,肯定会带来心理上的改变。

第二,生活习惯的改变

我们以前的作息是睡到自然醒,现在不得不早睡早起。我干活手头慢,做早饭至少得准备一个多小时。妈对一日三餐的吃饭时间有严格要求,八点吃早饭,12点半吃午饭,17点半吃晚饭。早餐必吃九样东西:煮银耳泡枸杞、海参切碎蒸熟、水煮鸡蛋,或鸡蛋炒菜、坚果用秤量10克、板栗,银杏果去皮蒸熟、稀粥、主食炒菜换样吃。

吃过早饭,我有时出去买菜,再准备午饭,忙忙碌碌一上午,基本闲不住。

吃过午饭,我要收拾房间卫生。妈梳头的习惯是在房间里,头发难免落到地板上,不及时清理,会被拖鞋粘到客厅。而且妈吃饭会掉饭粒,不及时清理也会被拖鞋踩得到处都是。

妈有时候坐在饭桌吃饭也会漏尿,椅垫被尿湿后就得及时换掉,连同裤子一起洗,否则身上有尿骚味。

浩森每晚要给妈接倒洗脚水,尿盆,每天负责刷干净,忍受着电视噪音陪妈看电视。

我说这些没有抱怨的意思,就想问问浩林,浩木,如果是你们为妈做了这么多的改变,每天的时间多半是以照顾妈为主,忽然听到妈说,我答应住你们家,是“偏向”你们,会做何感想?

当初我同意浩森把妈接来家住,也是为了成全他的孝心。我也知道妈这辈子不容易,也想尽到做媳妇的本分,好好照顾她。说实话,我对自己的亲妈都没有这么照顾过,不是不想照顾,是没有机会在一起生活。所以,能和妈住在一起照顾她,也是我们婆媳的缘分,我没有任何怨言。

我们私下以为浩林,浩木肯定是愿意我们把妈接来家住的,也没有提前和你们商量一下就武断的和妈谈了住我们家的想法,还让你们帮着劝劝,让妈来我们家住。

如果我早知道妈有这个想法,住到谁家就是“偏向”谁家,我可以选择不要这个“偏向”。

周五那天,我不过是反驳妈的“偏向”观点,并没有对妈说重话。婆媳这么多年,从来没对妈说过重话,长幼尊卑的礼数,我还是懂的。

只是浩森没有控制好情绪,在群里留言让浩林,浩木到我们家听我反驳妈的“偏向”论。这才有了我周五和今天的这一番言论。

以后我们不会再在群里占用大家的资源说这些事情了。我们都各自管理好自己的情绪。言尽于此吧。

06.

欣枚做了自己想做的事,也不再理会家人群会不会有回应,在她心里这件事就过去了。

没想到,二十分钟后,浩木,浩林的小作文先后出现在家人群。

浩木:“从小到大我在妈的身边生活,就没有离开过左右,后来由于我的自以为是,没有和妈充分地沟通就把现在住的家好一顿装修,满以为妈能和我们一起过来住,至少居住条件要比老房子好得多,万没想到妈非常的不适应所谓的新家,结果就是造成了我们俩离开了妈出去单过,老妈妈一个人独居。……我也和妈试探着说过几次我们可以搬回来和妈同住,妈总说不行不行的,自己已经习惯了就别折腾了,等不能自理的时候喃们再回来照顾我。其实我的内心是非常非常纠结的,怎么办呢?妈还是比较有个性的,有不少话我说不好用,可能哥哥嫂嫂说了妈就会听,我每天都在提心吊胆的,就怕有个什么万一的,但又不知道怎么办。就在这种无助中,大哥大嫂一个无比英明的决定让我心里豁然开朗。虽然妈是我们的妈,我们也都是妈的儿子,但我发自内心的感激大哥大嫂,你们以前就是我们的榜样,今后依然还是我们的榜样。”

浩林:“在很多年前,我跟媳妇说过,在我周围的这些女性人员当中,我最佩服的是两个人。第一个人就是老太太,明事理,识大体,尽一切办法想把咱这个大家庭经营好,经常跟我说,这三家要公平对待。第二个我敬佩的人是大嫂,在原来的家庭是最小的,被众多人宠爱,来到我们家成为我们家的大嫂,不仅为了女儿,付出了很多的努力,费了很多的心血把她培养得很出色。也为了我们这个大家庭,付出了很多(老太太的每年生日,老三的社保交纳等等)长嫂如母不过如此。从被人宠爱,转变到事事都要操心,不是每个人都能做到的。为自己所爱的人做得改变是很伟大的,我很敬佩。照顾老人的辛苦,我也经历过(以前对岳母的照顾和现在对岳父的照顾),以及周围的人在照顾老人时产生的问题,也耳闻了很多,有很多无法解决的问题,需要面对和调整。难,很难。不知他人苦,莫劝他人善。大嫂辛苦了。

欣枚相信人在做,天在看。这么多年的所作所为,家人都看在眼里,是自己对婆婆说的话反应过激了。这一场家庭风波,随着小作文的回应翻篇了。

21天改变一个习惯。欣枚已逐渐适应了照顾婆婆的生活。只是偶尔对浩森不重视她说话心生不满,但她有强大的自我调节能力。这不,她依靠在床头回想婆婆来家后的种种,心底里有个声音说,婆婆也是娘。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禁止转载,如需转载请通过简信或评论联系作者。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是夜无眠,脑海里还在翻涌着白日发生的那一幕,我因为打架被约谈家长,停课反思。面对我的种种劣迹和老师的批评,妈妈那苍...
    佳记录阅读 425评论 1 7
  • 本文系振委会推文,原创首发,文责自负 时间不声不响的就这样悄悄地溜走,二十年匆匆而过,您永远定格在那一刻与世长辞,...
    梅梦成真阅读 1,107评论 22 75
  • 郑重声明:文章原创首发,文责自负。本文参与迎新班理事会4月作业。 最近在读李娟著《我的阿勒泰》,《我家过去年代的一...
    于梓彤阅读 553评论 2 58
  • 【原创首发,文责自负】 “喂,我好想你呀!”对着山谷,艺利森大喊着。 当声音在山谷里回荡的时候,艺利森又想起了十年...
    艺利森阅读 691评论 14 49
  • 作者:陶放宇(九年级) 在我的心底,深藏着两种声音,是爸爸对我无数次提醒的话语,虽然简单,却如...
    豫兰阅读 789评论 4 72